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桑中唐

1.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是什么意思

桑中、上宫、淇上: 都是地名。要: 同邀。句意: 约我到桑中相会,邀我到上宫,送我到淇上。写古代青年男女约会的情况。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出自《诗经·庸仔风·桑中》。

全文如下: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2.怎样理解“桑中之喜”

《诗经.·桑中》北宋朱熹注曰:“桑中、上宫又沬乡之中小地名也”。

经考察,桑中是纣王城外的殷纣桑园;上宫即是毁弃了的纣王宫殿废墟。这个废墟周朝时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的地方。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

鲍昌《风诗名篇新解》进一步发挥郭沫若的观点,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诗经》中还有许多以桑中为舞台的爱情诗篇,像“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小雅·隰桑》)、“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魏风·汾沮洳》)所以,《左传·成公四年》称申公巫臣与夏姬的爱恋就是“桑中之喜”。

屈原《天问》中追问“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古老的桑园因为有着太多的故事,以至于成为一个爱的隐语。后世便有了“桑中之约”的说法,指的就是男女约期幽会。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窦氏》中还有:“桑中之约,不可长也”之语。

上一篇
诗经秦颤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