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和楚辞》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 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墨子•公孟篇》 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概括出《诗 经》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 风——共160篇,包括15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流行于北方各 地(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的北部、四川的东部)。 《风》中的民歌充满了真挚、纯洁、浓郁、丰富的感情色彩。 曲 式结构(分节歌、主副歌、换头等十余种)变化多,表演形式 (独唱、对唱、帮腔等)新颖,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 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关雎》、《伐檀》等作品。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 多是朝会宴飨、个人抒情之作。其中多为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 颂——共40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 乐舞。 《楚辞》是一部总集,其中收集了以公元前4世纪(战国) 时的伟大诗人屈原作品为主的辞赋(“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 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 “楚辞”又被视为一种文体,运 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具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故名“楚辞”)。屈原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被收入其中。 它们大部分是可以歌唱的。 《九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不朽之作,它原是楚国民间在祭祀时 所唱的一套歌曲,屈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 《九歌》中充满 着浪漫主义气息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具有神奇的幻想、挚热的 感情。 《九歌》属于组曲形式,共有十一首: 东皇太一(叙述祭天神的排场) 云中君 (祭女性的云神的歌) 湘君 (祭湘水男神的歌) 湘夫人 (祭湘水女神的歌) 大司命 (祭主寿命的男神的歌) 少司命 (祭主寿命的女神的歌) 东君 (祭太阳神的歌) 河伯 (祭男性的河神的歌) 山鬼 (祭女性的山神的歌) 国殇 (祭颂阵亡烈士的歌) 礼魂 (祭祀结束时所唱的歌) 《诗经》、《楚辞》以其极出色的篇章成为传世之经典,集中体 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成就。 2.《诗经》和《楚辞》里含“欣”字的句子有哪些《诗经》 :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释义:美酒醇香人陶醉,烤肉溢香增胃口 《楚辞》: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释义:乐声交杂,鼓瑟丝弦齐响,天帝欣喜,快乐安康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 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 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 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 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 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 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楚辞》作者:刘向辑录,屈原等作 3.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北朝民歌的诗各一首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楚辞 离 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 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维纫夫蕙茝 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蘅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俟时乎吾将刈 汉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建安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⑵解忧?唯有杜康⑶。 青青子衿⑷,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⑹鹿鸣,食野之苹⑺。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⑻?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⑼,枉用相存⑽。 契阔⑾谈?⒃,心念旧恩⑿。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⒀,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⒁ 周公吐哺⒂,天下归心。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排列顺序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战国时期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南唐后主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五四运动合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崭新的天地。 扩展资料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 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 歌辞有八段 。歌辞的内容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 商民族奉“玄鸟”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 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 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 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诗歌史 5.收集《诗经》,《楚辞》,《汉乐府》,曲这些诗《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九怀 通路 天门兮坠户,孰由兮贤者? 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睹?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 鲸□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朝发兮葱岭,夕至兮明光。 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 舒佩兮綝纚,竦余剑兮干将。 腾蛇兮后从,飞駏兮步旁。 微观兮玄圃,览察兮瑶光。 启匮兮探筴,悲命兮相当。 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 浮云兮容与,道余兮何之? 远望兮仟眠,闻雷兮阗阗。 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元曲:天净沙 · 秋 作者: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6.诗经 楚辞 东汉府诗 建安诗歌 魏晋南北朝民歌 各1首关雎 诗经 周南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通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7.《诗经》与《楚辞》的比较《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二者都是我国早期诗歌中的杰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较在于: 一、含义不同. ①《楚辞》是指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 ②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从采诗说看,这些篇目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文官采师加以修订,经多人之手,故为集体创作. 三、篇目及分类. ①《楚辞》中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见其分类; ②《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并其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每一类均有其侧重. 四、内容不同. ①《楚辞》主要描述屈原、宋玉等人的政治主张、爱国思想,而且其中多楚地巫风之事或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⑴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 ⑵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墨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感情. ②而《诗经》是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⑴周民族的史诗. 雅、颂中的一些诗篇在为周王朝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较客观地记录了周部族发展的历史.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大明》等,这些诗叙事性很强,记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和传说. ⑵颂歌和怨刺诗. 其中的怨刺诗主要批评王道衰微、礼崩乐坏,人伦废丧的产物;颂歌则主要描写歌颂周朝的历史功绩. ⑶婚恋诗. 《诗经》中有大量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篇章,其中以《国风》最多,艺术性较高,它们大多产生于民间.许多诗歌坦诚、大胆地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爱之情.它的基调健康、乐观,感情真挚、热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邶风.静女》.除了热恋的欢乐外,对相思的焦灼、失恋的痛苦,《诗经》许多篇章也有生动的描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现妇女悲惨命运的,如《卫风.氓》. ⑷农事诗. 《诗经》中有很多诗歌是反映农事、畜牧活动以及祭祀、宴会情况的,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风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事物和生活,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既有较高的概括性又十分具体、生动.这种创作方法被后代称为"风雅"风格,当属《诗经》的艺术特色之一,不论是长篇的叙事诗,还是篇幅较短的抒情之作,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诗经》都显示了其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⑸征役诗. 在描写战争中,或表现为自豪乐观,或同仇敌忾,或仇恨战争;而徭役诗则侧重于揭露沉重的服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如《卫风.伯兮》. 五、语言句式不同. ① 《诗经》 ⑴《诗经》的语言,首先多单音节词的重叠使用.如“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⑵“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类词还有:参差、辗转等. ⑶句型以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两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了当时的节奏. ⑷《诗经》联章复沓,回环往复的特点,以适应反复吟唱的需要. ⑸最后,《诗经》中的比拟、夸张、对偶、排比、拟声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 ② 《楚辞》 ⑴《楚辞》相比《诗经》,其辞藻更为华丽,富有个性. ⑵从句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七言为主的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新诗体——“骚体”。 8.《诗经与楚辞》的区别在哪里首先,在内容及风格上,《诗经》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既有较高的 概括性又十分具体、生动。 不论是长篇的叙事诗,还是篇幅较短的抒情之作,还是在人物形 象的塑造方面,《诗经》都显示了其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楚辞》作品中则贯穿着强烈的浪 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 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 其次,在语言句式上,《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大多为短章小品,以凝练精粹见长。《楚辞》相比《诗经》,其辞藻更为华丽,富有个性。 《楚辞》以楚方言为特色语言运用,“兮”字为代表,开创了以六言、七言为主的句式“骚体诗”。 再次,在对后世的影响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所 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楚辞》是浪 漫主义的奠基之作,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诗经》 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