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浸月亭在古诗中是如何描绘的浸月亭又称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至元和十三年。 相传此地曾是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在甘棠湖建亭,江州即九江市。 后人因其《琵琶行》 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称“浸月 亭”。 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 学时,他的儿子周寿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 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而名“烟水 亭”。 后来两亭都于明嘉靖年间废毁。明万 历二十一年( 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又 在浸月亭的旧址重建亭,并将已废烟水亭的 名字移用于此,这就是如今烟水亭的由来。 明清时期烟水亭屡建屡废,到清光绪年间, 烟水亭才形成现在的规模。1972年全面修 复,并建九曲桥通向湖岸,以便游人参观。 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就到了四周 环水的烟水亭。烟水亭景色宜人,湖面波光 粼粼、楼台高耸,宛如到了世外桃源。 亭是 水榭式建筑,有船厅、镜波楼、纯阳殿、翠 照轩等。在纯阳殿的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书“寿”字,相传是吕洞宾手 迹。 这个斗大的“寿”字,一笔九转,寓意“九转成丹”。字体苍古,初看是 个“寿”字,仔细看则是“丹”字。 相传这块似“寿”似“丹”的字碑,寄寓 了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亭内原有五贤阁,是为了纪念江州 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田园诗人陶渊明、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 等人而建。 现已改为九江文物陈列室,陈列着很多珍贵文物,尤其有东林寺标记的 砂钵最引人注目。亭的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 两 边有石凿“藏剑匣”,传说因庐山北双剑峰的峰刃直对九江市,于是人们凿石 匣收藏。从烟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如镜、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 起伏迤逦,便是誉满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 2.“八月未央”根本就没有在《诗经·国风·豳风》里出现,为啥还说是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诗经》的四字诗句 未,无也;央,边也,极也,端也。 未央,无边也。 未,未位,即西南方。 未央,指西南方的中央。 “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又读了一篇有关的文章,文章这么说: “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大火星。 火星是一颗大行星,而大火星则是一颗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心宿二。 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所以才由此得名的吧。 “流”是一个动词,这里指星的往西运行,落下。 “七月”,指的不是阳历七月而是(豳历)农历七月。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的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的时节。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时代里谈及的“流火”如今在中原地区观察,大约是农历八月时候的事情了。 未央:1。未尽,未已。 《诗。小雅。 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楚辞。 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王逸注:“央,尽也。” 杜莆《章梓州橘亭饯窦少伊》诗:“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2。 汉宫名,见“未央宫”。 未央宫: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内西南隅。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城厢萧何主持所筑。未央宫由40多个亭台楼阁组成,华丽壮观。 因汉初正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因此政府十分节俭,但在修未央宫时却破例。用萧何的话说:“天子四海为家;非令壮观无以重威。” 后人更有“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之说。因此,未央宫的修建有重重的政治色彩在其中。 今未央宫遗址已发现了收藏秘书的天禄阁和有图书馆功能的石渠阁。西汉未央宫. 此宫位于长乐宫以西,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廷 于此,以后一直是 。 汉长安未央宫遗址。未央宫是西汉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这篇文章解释得备详备细,我也是受教颇深。 没想到这一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不知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呢还是缘于自己的无知呢?于我,我承认是自己的无知。我一直以为此词是用来描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燠热呢。 孤陋之人难免寡见啊。 3.古诗词里有哪些诗词中有写到“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写有“亭”离别意象的诗词有: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劳劳亭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公亭 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秋杪江亭有作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采桑子 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怨郎诗——写给司马相如 卓文君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另外还有很多写亭却与离别无关的诗就更多了,如《江亭西望》、《灞陵亭》等,不一一例举。 4.我查了几遍,《诗经》好像没有“??”字,也没有“尧”字。 以下是来自《汉语大词典》的解释: ?? [yáo ㄧㄠˊ] [《?V?》五聊切,平?,疑。] “ ??1 ”的今字。 “ 尧1 ”的繁体字。 1。 高。《说文·土部》:“?颍咭病!?段玉裁 注:“?颍局^高。 陶唐氏 以??……?蛑灾粮咭病!?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颉吆危?颡q?C?C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游博衍,衆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2。传说中古帝 陶唐氏 之号。 《易·系辞下》:“ 神农 氏没, 黄帝 、??、舜 氏作。 ”《史记·五帝本纪》:“ 帝??崩,而 ??代立。 帝??立不善,而弟 放??立,是? 帝??。” 唐 韩愈 《通解》:“故 ??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之?美也。” 3。借指贤明、能干的君主或圣人。 《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天下皆 ??也。 可乎?”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逢 ?? 舜 君,不忍便永诀。” ** 《送瘟神》诗:“春风?盍f千?l,六?|神州尽 舜 ??。” 4。姓。 北魏 有 尧暄 。见《魏书》本传。 【?蛱臁俊堵塾铩ぬ┎罚骸拔∥『酰ㄌ鞝?大,唯 ???t之。 ”谓 尧 能法天而行教化。 后因以“?蛱臁背扑痰弁跏⒌潞吞Æ绞⑹馈?唐 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小臣持献?郏L此戴 ??天。” 明 王? 《春芜记·宸游》:“主公统绍千春,名高三 郢 ,山河鼎盛,寰宇恩敷,正宜招??俚兀????天。 ” 清 方文 《送缪湘芷水部北上》诗:“ ??天有宿?w郎署,虞部?o钱付酒家。” 郭沫若 《归国杂吟》:“托身期 泰岱 ,翘首望 ??天。” 【?蛱焖慈铡勘扔魈Æ绞⑹馈?宋 叶适 《代薛瑞明上遗表》:“?r?Ñㄌ?,未?L不戴于 ??天;?獗M形销,?o?驮僬坝?舜 日。 ” 清 梁章钜 《致刘次白抚部书》:“仰?圣明覆载?o私,洞鉴於万里之外。 俾?I海臣庶均各安耕?於 ??天 舜 日之中,?之额手称?c。” 柳亚子 《阴霾》诗:“ ??天 舜 日匆匆尽,已是穷 新 闰位年。” 参见“ ?蛱?”。 【?蛐摹课绞ゾ男脑浮⒈Ц骸?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山梁?f 孔 性,黄屋非 ??心。 ” 南朝 梁 沈约 《应诏游苑饯吕僧珍》诗:“我皇秉至德,忘己用 ??心。”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心万?!?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一》:“ 孔 之疏食, ? 之陋巷,非 ??心?e!” 【?蚰搁T】 汉昭帝 降生地 钩弋宫 的门名。 《史记·外戚世家》“钩弋夫人” 唐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 钩弋宫 在 长安 城中,门名 ?蚰搁T 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罚骸癌z 昭帝 ﹞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昔 ??十四月而生,今 钩弋 亦然。 ’乃命其所生门曰 ?蚰搁T 。 ” 【?蚶稀?帝尧 与 老子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浊镌旅鳎?{?? ?? 老 。” 【?蚰辍?。 古史传说 尧 时天下太平,因以“?蚰辍北扔魇⑹馈?南朝 梁 沈约 《四时白?歌·春白?》:“佩服瑶草驻容色, 舜 日 ??年?g?o?O。 ”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年始今?q,方欲瑞千龄。”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 ??年事,犹被封人?皴ـt。”2。 相传 帝尧 寿一百十六岁,因以“?蚰辍敝赋な佟?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大椿灵饵? ??年,?液升??日驭前。 ” 【?蚰晁慈铡勘扔魇⑹馈?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 ??年 舜 日,?仿}永?o?n。” 参见“ ?蚰?”、“ ?蛱焖慈?”。 【?蚍狻看Ë?尧 时命 舜 巡视天下,划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 《书·舜典》:“肇有十二州,封十有二山。 ”后因以“?蚍狻背?中国 的疆域。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三:“?婧N慈?w《禹?》, 蓟门 何?尽 ??封?” 金 刘著 《月夜泛舟》诗:“举杯更欲邀明月,?合???封作逸民。” 明 屠隆 《昙花记·定兴开宴》:“风清皇路,??帝?,依旧 ??封 禹 甸,秋槐宫井。 ” 【?蛄辍?帝尧 陵墓。在今 山西省 临汾县 东北七十公里 郭村 西隅 涝河 北侧。 陵前有祠,传为 唐 初所建。自 元 历 清 ,多次重修,至今完好。 按,古籍多载 尧陵 在 山东 菏泽 与 濮县 (今属 河南省 )交界处。因 河 水泛滥,今遗迹无存。 依古史“ ??都 平? ”之说,陵墓宜在 山西 。参阅《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河水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颉恐粮呙病!赌Œ印で资俊罚骸笆枪侍斓夭徽颜眩笏涣柿剩蠡鸩涣橇牵醯虏??蛘撸饲酥L也。” 孙诒让 间诂:“《白虎通》云:‘?颡q?A?A,至高之貌。 ’”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其高也,拔乎原隰者九千六百步,????颍?秀y?h。” 清 刘大?? 《内阁学士前工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蛘呤柰枵咚桑?o敢毁拜,世?其风。” 【?蛩础?唐尧 和 虞舜 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 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易·系辞下》:“ 黄帝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 舜 。”《礼记·大学》:“ ?? 舜 率天下以仁。 5.谁有诗经里的《蒹葭》蒹葭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故曰“未??”,“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 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痴人耶?梦境耶?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让”,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自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嘟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洞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 6.诗经里的成语及典故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咏荆轲》 典故:雄发指危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含义:怒发冲掉了帽子 典故:图穷事自至: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 含义:图穷匕首现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含义: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典故:死当结草.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 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六国论》作者:苏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望帝啼鹃.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飞霜六月: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屈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典故:《黍离》之悲也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