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孔子被称为“圣人”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整理《诗》《书》等,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和孔子与门人的问答。孔子思想对春秋战国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治家治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为历代所推崇。 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孔子住的阙里,被后人盖起了三间祠堂,塑了像,后来成为孔庙。孔子的坟墓被后人垒高了,以后逐渐成为孔林,后人还在阙里造了孔府。 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孔子及其儒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孔子遂被尊为“圣人”。至清代,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学(儒学)也被尊为神学。 2.形容圣人的句子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管子〉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唐·孟郊)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 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圣人之言,因时而变。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