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雪的诗歌意象

1.描写雪的意象的诗

咏雪的诗 大自然中雨雪风霜一类景物,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因而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历代诗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一、《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二、晋联句诗 谢太傅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事,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可以看作是韵同义贯的咏雪联句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三、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极有韵致,不论是写雪的动态美“如雾转”,还是写雪的静态美“似花积”,都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四、(一)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

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二)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时时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赏析] 描写雪,一般都写它的颜色与形状,但深夜的雪是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

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

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

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

“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五)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赏析]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六)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七)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赏析]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八)唐 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赏析]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

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十)张孜《雪 诗》: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赏析]《雪诗》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

2.以“雪”为意象表达“友谊”的诗歌有哪些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以“雪”为意象表达“友谊”的诗歌有哪些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评论《雪》鲁迅,南北雪的意象美

有人称鲁迅的《雪》是“极美丽的诗”。

是的,《雪》饱含诗情画意,斐然成章,确实是一首醇香扑鼻、动人心魄的好诗。然而,它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分行排列的诗,而是用散文的句法和形式写作的散文诗。

散文诗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散文其形,诗意其神,是它的基本特征。正如其它体裁的诗一样,散文诗只有显示出某种诗的氛围、诗的气息、诗的情思,即必须具有诗意,才配称为诗。

诗意往往要通过鲜明的意境表现出来,因而,散文诗也不能没有意境的创造。《雪》的意境是鲜明而美丽的。

鲁迅用他的生华妙笔,或浓笔艳抹,或拟形绘态,或写意传神,为我们描绘了三个有关“雪”的意境画面。“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有如“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里,宝珠山茶嫣红如血,单瓣梅花白中隐青,蜡梅深黄,杂草冷绿,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经作者这样几笔点染,一幅江南瑞雪图赫然映现于人们眼底,杂花芳草,美不胜收。在那明丽、柔和的色调中,洋溢着一股盎然春意和蓬勃生机,它带给人的是多么强烈的冲动和喜悦。

江南雪野中的另一幅画面是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人情景。他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一齐来塑雪罗汉了;塑起的罗汉“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芦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再经孩子们用龙眼核和胭脂给它妆点,它也就“日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俨然一个活罗汉。

孩子们呢,对着自己的杰作“拍手,点头,嘻笑”,天真活泼,稚态可掬。本来已经是春意融融的雪野,再加上这番形神毕肖、声情俱来的童戏情景,更显得活力充盈,生机流淌。

前后两个江南雪景的画面交互辉映,相辅相成,融化为一个和谐的意境。在这意境中,倾注了作者的理想和深情,正如《好的故事》一样,寄寓着鲁迅对于美好事物、美好人生、美好社会的热烈追求和无限憧憬。

第三幅意境画面与前面两幅相对立。这是朔方的雪景。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肃杀、酷寒的氛围气息令人颤栗,毛骨耸然。但是,这并不是画图的全部。

且看另一种景象:“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朔方雪一改它那“如粉如沙”的静态,呈现出蓬勃奋飞的动态,它显然是力的象征,而且是人格化的力。

它遭受严寒的压迫,然而不屈服,不驯顺,而是忿怒,抗争,以至使天空也动摇变色。朔方雪奋飞不息、磅礴于天空的气势,显示出鼓舞人心的壮美,它融进了鲁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恨,以及他那“不问成败而要战斗”、“锲而不舍”地反抗“目前的压制和黑暗”的顽强斗争精神。

以上三个画面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篇的艺术形象在委婉曲折中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雪》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在北京写成。

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目处于南北对立的局面:南方以广东革命政府所在地广州为根据地,聚集着**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革命力量,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正在酝酿之中多北方则以北京为中心,盘踞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各派北洋军阀势力。南方代表着光明和进步,北方代表着黑暗和反动。

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正是系于南方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而鲁迅这时正生活在反动统治的中心—北京,不但耳目睹了北洋军阀政府种种倒行逆施、祸国映民之举,而且还亲身遭受着反动政府及其爪牙们的迫害。

南北不同的政治形势、身的遭遇,都会主鲁迅思想上引起强烈反响。触景生情,景因情显,鲁迅当然对朔方“凛冽的天宇”有着特深的感受,对蓬勃奋飞的雪花有他独特的发现,并由此及彼,联想到江南雪景的美好,作为自己理想的寄托。

于是,巧妙的构思产生了,景情文融的意境形成了,发而为文,便是这篇形象生动、诗意浓郁的《雪》。《雪》是美丽的,它美在色彩明艳绚丽,情态栩栩如生,韵味蕴藉隽永。

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寓于鲜明的形象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咀之愈细,其味愈浓。语言是文学的“建筑材料”。

作家驱遣语言的功力往往决定作品艺术形象的成败优劣。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他不但有丰富的语言储备,而且有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的能力。

犹如三军统帅,指挥调阅,出奇制胜,又如高明的魔术师,点铁成金,不着痕迹。《雪》的语言即体现了鲁迅这炉火纯青的造诣。

作为散文诗,《雪》的语言富有鲜明而多变的节奏。节奏是诗的语言的基本素质之一。

也应是散文诗之可以成其为诗的条件之一。节奏来自音节、声调、句子长短和内在感情的变化。

《雪》的语言就是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而不时变幻着句型、音节、声调的。如写江南雪景,表现喜悦、向往之情,采用的是较长的句型、大体整齐的音节和平缓的声调:“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蜡梅花,。

5.带有雪字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雪: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补充: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6.描写季节的意象的诗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临清大雪 *吴伟业 白头风雪上长安, 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 南枝开放北枝寒。

山中雪后*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写雪的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孟郊·唐】 夷门雪赠主人 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

酒声欢闲入雪销, 雪声激切悲枯朽。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饥雪吟 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晚雪吟 贫富喜雪晴,出门意皆饶。

镜海见纤悉,冰天步飘飖。 一一仙子行,家家尘声销。

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睿气流不尽,瑞仙何夐寥。

始知望幸色,终疑异礼招。 市井亦清洁,闾阎耸岧峣。

苍生愿东顾,翠华仍西遥。 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

忧焦致太平,以兹时比尧。 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

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选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

今朝前古文,律异同一调。 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

雪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王初·唐】 早春咏雪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望雪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雪霁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

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 飘飘飒飒舞梨花,薄衣寒心乱如麻. 晶莹剔透供谁赏,何不只落富人家.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得雪化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上一篇
洛阳诗经
下一篇
诗经王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