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屈原学诗经

1.屈原的《山鬼》与《诗经.采薇》对比,结合过去学的其他作品,说说屈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

《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

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九歌》是诗人屈原放逐期间学习民歌而创作的组诗。

其中的《山鬼》历来皆沿用情诗之说。其实,它既是情诗,又是一篇成功的言志抒情之作。

女神即是诗人,她苦恋着的公子即是诗人所寄予希望的对象———楚王。诗篇就是通过女神对受情的执着、坚贞来显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

而女神所处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情人失信、食言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恰是诗人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及自己悲惨命运的写照。关键词 屈原 《九歌·山鬼》 香草美人 言志抒情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屈原的诗赋、司马迁的散文、杜甫的诗歌、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小说,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达到最高成就,标志着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顶峰。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的作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及诗人自己的思想意蕴、感情内涵。他以奇幻绮丽、哀怨愤懑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诗人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诗歌形象,营造了千恣百态的诗歌境界。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自不待言,《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皆是如此。

属《九歌)十一篇之九的《山鬼》,就是以其丰富的想象、绚丽的文辞、细腻的笔法、典型的环境委婉曲折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诗人的志向、诗人的心态及诗人多舛的命运,为我们了解屈原当时的处境及诗人对楚地民歌进行再创造的丰功伟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山鬼》诗作中山鬼的形象与意境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

或言山鬼即是巫山神女瑶姬:“楚襄王游云梦,一妇人名曰瑶姬。通篇辞意似指此事。”

清人顾成天《九歌解》与郭沫若先生皆主此说①;或谓“这篇作品集中地塑造了巫山女神的优美形象”②;或论《山鬼》“全诗通过山鬼的自诉,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善良女子的美丽的形象。”③上述观点,大致相似,即认为:“《山鬼》写的是一位山中女神的爱情。

诗是按照女主人公的出场赴约、等待相会、久候不至而陷入失望痛苦之中这样三个层次来写的。诗中的女主人公———山鬼这一形象具有着自然美和社会美和双重特征。”

④由上可见,现行的文学史或作品选一般地都是把《山鬼》单纯地当作一篇情诗去看待。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偏颇,但当我们把它当作起点,并联系诗人的其它诗篇进行考察时,就会发现《山鬼》的诗意不仅仅是如此。

先看《国殇》篇吧,历来论者都把它作为《九歌》中风格最独特的一首,原因在于它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它歌颂了英勇的战士们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刚强气质:“操吴戈分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⑤诗人笔下的战士可谓是人中之杰、人中之神,当然应该享受着庄严的祭礼。《国殇》与《山鬼》同样都是《九歌》中的作品,既然能够把《国殇》篇看作是别具特色,那又何尝不保以把《山鬼》篇也认作为独具风格?又何尝不能把《山鬼》中的主人公理解为现实生现中某一位活生生、实在在的人物呢?当然,如此的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是不足以说服人的,但当我们把《山鬼》诗的境界铺陈开来,仔细研练,或许在文学史上象对《国殇》篇的理解一样,对《山鬼》篇也有更新、更深的诠释,并因此而备一说。

为了更深刻、更系统地领会《山鬼》诗的新意,我们不妨先把《山鬼》诗字面上所具有的形象与境界铺陈开来,从中把握其间蕴藏的新的境界与涵意。乍一看《山鬼》篇,确实是一首诉说山中女神真纯爱情的诗作,且情与景或情与境的糅合达到了水乳般交融的境地。

诗开首即写到山中女神居住于幽静的山谷里,用香草薜荔和女萝去打扮自己,这是一个既美丽又芳洁的妙龄女郎,她以兽为驾、以木为车,以香花为信物,为的是去会见自己久已渴慕的情郎。诗中的她,俨然是一位纯洁而威严的女神。

等她满怀自信地来到与情郎相会之地,结果是不见所思,于是她登上山巅,居高远望,急切地盼望情人的到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她象一座雕像般?立于山巅之上,脚下是一片变幻莫测的云海。

这时,天气也正如她的心情一样开始变得阴沉:“沓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这凄风苦雨的打击,女神尚可以接受,但苦苦的等待却不见对方的踪迹则令她颇生哀怨之意:。

2.屈原写过哪些诗经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被称为“诗歌之父”。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字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3.屈原《楚辞》,《离骚》,《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

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4.请解释“楚辞”并谈谈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先秦诗歌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是四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先民的歌唱”被周人搜集、整理,编订成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以后整整三百年,中国文坛几乎被散文的光辉所笼罩,诗歌则处于沉寂时期。打破这沉寂局面的,乃是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他们创造了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就是“楚辞”。“楚辞”和《诗经》迥然不同,它不是集体的歌唱,而是个人的创作;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浪漫主义的;不重自然的写实,而重主观的抒情;不是表现的北国风光,而是表现的南方景象;不是单一的比兴,而是整体的象征;句式不是板滞的四言,而是灵动的杂言;篇章不是回环复沓的短章,而是结构宏大的巨制;风格不是自然质朴,而是弘博丽雅。楚辞鲜明的地方特色,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有经典的概括:“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因为楚辞这种新诗体的代表作,乃是“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离骚》,故后人又称其为“真骚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往往“风”、“骚”并称,以“风”来指代《诗经》,以“骚”来指代楚辞。考“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载:“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楚国人屈原、宋玉所创作的骚体诗和汉代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等人所创作的拟骚诗汇编成集,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遂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东汉安帝元初初年,王逸给刘向所编的《楚辞》作注,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一篇《九思》,而命名全书为《楚辞章句》,为十七卷。刘向编的十六卷本《楚辞》久已亡佚,只有王逸的十七卷本《楚辞章句》流传至今,这就是现存最古的《楚辞》注本。《楚辞》一书是中国文学的古老经典,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分类法,《楚辞》属于“集部”,向来被称为“集部之祖”。打开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其中“集部”类的第一部书就是《楚辞》。故四库馆臣称:“集部之目,《楚辞》最古。”由于《楚辞》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楚辞的历史绵延悠久,研究楚辞的论著汗牛充栋,并因此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楚辞学。

作为一种诗歌体式,楚辞源于“楚声”、“楚歌”。在春秋时代,楚国的音乐和民歌被称为“南风”或“南音”。 《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楚人钟仪在晋鼓琴而操“南音”,被誉为“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战国时楚国的地方乐曲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薤露》《阳春》《白雪》等曲目,还都可以从楚辞作品中看到。屈原的《涉江》《九歌》和宋玉的《九辩》,就是借旧题写的新诗。屈原以前的楚地民歌,有刘向《说苑·善说》篇所载楚康王时代(前559年至前545年在位)翻译的越族渔家姑娘唱的那首著名的情歌《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兮君不知广稍后数十年,又出现了《孟子·离娄上》所引、传为孔子所闻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两首诗歌都使用语气词“兮”,与后来的楚辞的基本形式相同,乃是楚辞的先导。但这样的民间小调犹如涓涓细流,倘若不被伟大的诗人屈原学习和采用,并创造出“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作,就不可能形成中国诗歌长河中骚体诗创作的狂潮,成就“一代之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屈原的出现,是中国诗坛一次辉煌的日出。

然而,这位天才的诗人一生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去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感受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吧!

屈原,姓芈(mǐ米),屈氏,名平,字原,与楚王同宗共祖。西汉东方朔在他的骚体诗《七谏·初放》中说:“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这里的“国”即国都,指的是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九章,哀郢》中也有“去故乡而就远”、“发郢都而去闾”、“去终古之所居”等诗句明确表明自己的故乡是郢都。据诗人的自述和汉人的记载,我们可以断定屈原乃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人。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生于楚

宣王十七年(前353年)正月二十三日。

5.屈原的爱国古诗有哪些

当时没有“国家”概念。

只有“皇朝”与君臣概念。屈原是楚王朝的忠臣,他爱的是君王和君王的江山。

二千多年前只有草民,没有“人民”啊!人民是有选举权的啊!现在大多数人都还不是现代意义的“人民”呢!何况是那时!你如果通读了离骚,全文地掌握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你就会明白,现在的教材解读是在有意曲解离骚!《离骚逐句文表解读》通过原格式今译韵诗的原意表达进行解读欣赏陈振权 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 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风格。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 第一章《被贬》53行;《屈原引路》(1)出身、志向、努力。

1至8共8行;(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共10行;《屈原被屈》(3)改法失败经过及原因。

19至35共17行;(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36至53共18行。

第二章《反思》38行:《屈原不屈》(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共12行;《屈原被怨》(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引出后面的借史反思)。

66至71共6行;《屈原说理》(7)评理及激奋抒情。72至91共20行。

第三章《再试》38行:《屈原叩天》(8)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 92至107共16行;《屈原求女》(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

108至119共22行。第四章《徘徊》38行;《屈原问卜》(10)问卜及考虑。

130至140共11行;《屈原请神》(11)求神。141至151共11行;(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及下决心他投。

152至167共16行。第五章《他投》21行:《屈原他投》(13)远去西方投西皇。

168至185共18行;(14)全诗总结,是全诗的中心所在。186至188共3行。

全诗概述:上半部包括七个完整意段。叙述文路:缘起,失败;反思,家人埋怨,评理。

第一章《被贬》53行:叙述被贬的前后过程。 夹议推行美政的必要性和推行美政失败的深层原因,并抒发情感。

第二章《反思》38行:思考被贬原因。认为正直无错。

不理会“姐姐”的责怪,论证推行美政的合理合法性。下半部包括七个完整意段。

诗人行走路线:上天宫不成后想去昆山求仙家指引,但回头见家乡无女(女娲般的能女),便转而去求女,求女不成后才去昆山,在昆山求神问卜,得到仙家指引后转去投西皇,中途却又思乡停步,最后还是决定找彭咸(先王)去了。 第三章《再试》38行:经过反思,坚定了信念,明确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推行美政)是对的,于是“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

希望能东山再起,继续推行美政。第四章《徘徊》38行:但“天关门(王不理)、女隐藏(王妃也不理)”,君王未醒。

进路阻塞,便只好去“问卜、求神”,再思考决定何去何从。第五章《他投》21行:一波三折:最初决定依照神灵指引离开楚国投奔西皇,但思乡难行,停步放弃。

但若留在故居却又没有知己!无奈最后还是选择了以死报答楚王世恩的结局。第一章1至53行 (1)出身、志向、努力。

1至8。 8行一韵(ing)主喜韵。

1。高阳帝的后人兮,伯庸是我父亲。

黄帝后人、楚臣之子。不忘祖宗、不忘先王。

2。就在虎年虎月兮,正虎日我降临。

人王命格,天赋非凡。3。

父亲算我生辰兮,给我起了好名: 为龙点眼。 4。

大名叫正则兮,表字叫灵均。 平=天=正则、原=地=灵均。

意表名字:屈平、屈原。5。

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 努力修德聚能,立志重修法度,使楚国强大。

6。捻江离和香芷兮,缝秋兰做佩巾。

用香草细搓绳线,缝起兰叶织造佩巾。比喻创造性的工作。

7。怕时光如流水兮,知道岁月最无情。

深知天时运数8。朝摘坡上木兰兮,晚拔洲畔冬青。

比喻上下操劳,早晚努力。 (采集缝佩巾的原料)(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

9至26,18行一韵(u)主悲韵09。日月永远轮替兮,春已去秋在途。

比喻今非昔比。 10。

看草木正凋零兮,怕美人将迟暮。 比喻目前国势渐弱,已经失去当日强盛。

“美人”喻王朝。11。

应该吐故纳新兮,何不重修法度? 应该改法度行美政,以求重振国威。12。

快骑龙马腾跃兮,来我在前引路! 要赶紧行动,我愿意做先锋。13。

先王品性高洁兮,群芳环绕追逐。 比喻:具体路向。

以楚先王们为榜样,吸引贤者能人。 14。

花椒玉桂陪伴兮,百草把清香吐! 比喻:忠良聚集,群策群力。15。

尧舜正直节制兮,总能走在正途。 以历史为鉴(正路)。

16。桀纣无良妄行兮,抄捷径必然困步。

以历史为鉴(歪路)。 17。

那党人苟且偷安兮,专走险窄暗路。 眼下的现实:党人在走邪路,令人担心。

18。非怕自身遭殃兮,怕皇朝失国土! 为楚王着想:失国最受害的是楚王。

臣下大不了转投新。

6.1、关雎(《诗经》) 2、蒹葭(《诗经》) 3、氓(《诗经》) 4、离

1、关雎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yōu zāi),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太多了,楼主,我给你整理成TXT格式的了,下载下来可以从电子书里看。你也对古诗词有兴趣呀?祝学习快乐!望采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