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里林

1.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

阆苑仙葩--只林黛玉本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其中,“阆苑”者,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是也,语见宋朝 苏轼 的《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甘酒》诗:“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仙葩:仙花。这里比喻林黛玉品行的高洁和容貌之美。

美玉无瑕--所谓“瑕”者,玉的斑点是也,所以这一句指的是贾宝玉心地纯洁,没有沾染功名利禄的之心。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共同的性格情趣,使他们产生了互为知己的爱。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理想终于破灭。其中所谓“虚化”者,指化为虚空乌有。

枉自嗟呀、空劳牵挂--指爱情不能实现,给宝黛二人带来的痛苦和思念。

水中月、镜中花--指宝黛之间美好的爱情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虚幻,不能实现。语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只林黛玉因为不能实现爱情而痛苦、流泪,终于泪尽而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美玉无瑕指妙玉,阆苑仙葩指史湘云 阆苑仙葩”之“阆苑”典出《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显然,“阆苑”为“阆风之苑”的缩写。

李义山也曾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其次,《说文》中有“葩,华也”,可见“阆苑仙葩”之“仙葩”即仙花之意。再看《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的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虽然“西方”似与“西王母所居宫阙”有相近之处,且“阆苑”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都似仙境,但我们仍不能立刻断言“阆苑仙葩”即“绛珠仙草”,因为“仙草”并不一定能生仙花。

那么我们不妨暂时转换视角。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其后宋人沈立的《海棠百咏》中也有“忽认梁园妓,深疑阆苑仙”之句,而且唐人贾耽在其所著的《百花谱》中将海棠评为“花中神仙”。

这样我们可以推测《枉凝眉》中的“阆苑仙葩”是指海棠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葩”字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仅仅出现过两次,除“阆苑仙葩”外,便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描写怡红院内西府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2 了,两相比照,不难发现这种推测是有根据的。乍看似乎说得通,但细加推敲,问题就来了。

流泪当然可以联想到林黛玉,但《红楼梦》全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能仅从“泪珠儿”就判定为说的只是林黛玉。第三回写黛玉进京到荣国府见到贾宝玉已是隆冬,凤姐出场穿着银鼠褂,贾母交代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

林黛玉的“还泪”应从这个冬天开始,不是从秋天开始的。“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吗?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灵河岸”固然可说是“阆苑”,但仙草却绝对不能等同于仙花即仙葩。

贾宝玉固然是衔玉而生,但第二回甫出场就有两阕《西江月》概括他的秉性,“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美玉无瑕”从来不是他的“符码”。因此,我以为上述的那条注解是错误的。

如果按上述注解理解,那么在十二支曲中,第一支里林黛玉已经跟薛宝钗合咏了,这第二支又再单咏她一遍,她虽是重要角色,这样的安排在布局上似乎也欠均衡。我曾撰《太虚幻境四仙姑》一文,分析出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引见给贾宝玉的四位仙姑,所取的名号绝非闲笔偶设,而是有深意寓焉,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在贾宝玉生命里给予他重大影响的四位女性,其对应关系为: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薛宝钗;度恨菩提——妙玉。

依此思路,可以悟出,《红楼梦》十二支曲里,有资格被合咏的,也应是这四位女性。“终生误”是林、薛二钗的合咏,“枉凝眉”则是史、妙二钗的合咏。

“一个是阆苑仙葩”,这分明说的是史湘云。“天上人间诸景备”、“谁信人间有此境”、“仙境别红尘”,把大观园比作“阆苑”,非常贴切;而在关于大观园后来命名为怡红院的那处庭院的描写中,曹雪芹郑重其事地写到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以花喻人时,总把史湘云喻为海棠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掣花签,湘云掣出的那根上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签的另一面上是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我们又都知道湘云的丫头名翠缕。

“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阆苑仙葩”只能用来说史湘云而不可能用来形容林黛玉。“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分明说的是妙玉。

《红楼梦》里的“玉”很不少,第二十七回凤姐问红玉名字,她回答后,凤姐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在书中所有的“玉”里,明文其“美玉无瑕”的只有妙玉。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偷看的册页里,妙玉的那一页“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玉本无瑕,而惨遭荼毒;《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又专门有一曲“世难容”说妙玉最后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跟点出了史湘云是“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一样,如此明白地点出了妙玉是“美玉无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硬说那是指贾宝玉呢?贾宝玉针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咏叹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当代年轻读者需知,“她”字是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创造出来的汉字,那以前无论男性女性的第三人称均写作“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 综合起来的感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根据书里前八十回的伏线暗示、脂砚斋评语,以及“红学”探佚的成果,不难对这一曲作出通透的解读。在《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家彻底败落,贾宝玉一度羁狱,后来流落江南,竟意外地与史湘云重聚,并结为夫妻。

在前八十回里,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亲情与友情甚笃,但他们之间似乎并无夫妻缘分,所以一旦在危难中邂逅结合,难免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的“嗟呀”;真好比“寒塘渡鹤影”,堪称是“水中月”的境界——美好过去全成幻影,面。

3.除格律诗之外,其他诗要不要讲平仄

不需要,除格律诗之外,其他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成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4.《“赵璜,字廷实”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

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 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

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 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 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

嘉靖元年进尚书。 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

磺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磺持之。

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

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

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溢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③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B。

坐巡抚朱钦事 坐:因,受牵连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 第:府第宅院D。

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 举:被举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逐吏而代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帝即位,斥以予民 作《师说》以贻之C。

璜因请特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不如因善遇之D。 万言诉于帝 此非孟德之田于周郎者乎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⑥二臣无与,乞罪臣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③④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璜治理政务政绩卓出。任职济南时,不良权贵,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

B。璜烙尽职守,担任左侍郎时,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

C。尽管赵璜没有听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依然辞职、但朝廷对他的车马供应仍按旧例。

D。赵璜很有才干,在他人为纷乱错杂的事件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13。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3分)(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咱安,再请贷。

(4分)(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3分)。

上一篇
诗经梧鼠
下一篇
黑的诗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