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儿同学诗经

1.与《诗经》同时期的同学著作有哪些

【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文学总集 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

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可供治史者参考。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 初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

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之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篇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

屈原常常征引历史以抒发情怀,从中寻找经验教训,“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其中有些地方可以和史书互相参证补充,例如《离骚》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天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此段所述夏代历史相当完整,可与《左传》互相参看,而补《史记·夏本纪》不言羿、浞之事的疏漏。此外,从《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上古神话传说的一斑;而“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则是考证古代天文历法的资料。

《九歌》本为古代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袭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共十一篇。

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天问》是一首长诗,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

2.关于同学友谊的古诗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关于同学的古诗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4.现任同学的古诗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5.《诗经》

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

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

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它是选自《史记》的。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

1、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成书于春秋。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

(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5)反映内容

(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

1、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

2、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

明确:重章;

6.描写同桌的诗都有哪些

1.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一个人发出声音,希望同伴响应。

2.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

3.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你给我木瓜,我就给你美玉。

4.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知心朋友比骨肉之亲还要亲。

5.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大丈夫应该胸怀广大,万里的距离在眼中看来就像邻居这么近。

6.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这一辈子结交的朋友,就要始终如一。千万别为了中途的自我升迁,落迫就各自冯道扬镳。

7.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与朋友交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龄等之间的差异,重要的是朋友之间能够交心。

8.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交朋友要保持淡定的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像现在的有些人互相利用,有用的时候亲近的了不得,一旦翻脸就恶言相向。欣赏山的美就像做文章,平平淡淡就没有韵味了。

9.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大丈夫并非冷酷无泪,只是不洒在离别之时。

10.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