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氓原文及翻译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卫风·氓》这首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这首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 《诗经》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 由于《卫风·氓》诗作者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国风》民歌中是少见的。 二、全诗概述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三、详细注释 1、氓:民。 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 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 贸:交换。 3、匪:非。 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 5、涉:渡过。淇:河名。 6、顿丘:地名。 7、衍 (qian):过,拖延 8、将:请。 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 10、复关:地名,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氓。 2.姓黄从诗经女孩子取名黄雅静(优雅文静) 介绍你两种取名方法。拆字表义法是以汉字结构分析为基础,对与节日相关的“字”进行拆分,把一个字拆分成两个部件,分别组合为新字入名。这种方法所起的名字虽然乍一看似乎难解其中味,但实际上却是十分巧妙的构思。这要求原“字”的结构必须能够拆分,并且不能过度拆分造成“面目全非”,达到“巧妙呼应”的效果。音翻义法,是将音同之字借用,以翻出新的意义。换句话通俗的话,即是“旧瓶换新酒”,思维飞跃的空间显得较广,能够多方面发挥想象力。与换“字”代义法相比,局限性也是有的,只能在同音或者音近的字中挑选,要根据需要选择情况而定,但也不失为一种思考的角度和途径。 3.《诗经•小雅》里〈鱼藻之什〉与〈都人士之什〉的是什么关系抄书: 现存诗经三百零五篇,所谓诗三百,乃就其成数而言。但就诗经的篇目看,却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注]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吹奏伴唱的笙诗。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词的,后来失传了。朱熹诗集传认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词。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现存诗经实为三百零五篇,故相信朱说的较多。唯时代相隔久远,而又史无确据,争论下去,似无多大意义。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别编排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十五,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容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但作为组诗,似乎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节录自 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4、5页 [注] 原文如此。另,在《小雅》另一版本中有:“鹿鸣之什,南陔之什,彤弓之什 ,祈父之什,小旻之什,北山之什 ,桑扈之什 ,都人士之什” 。这八部分编排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在南陔之什,有名无词。 由此看出,“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但同一篇章的内容变化似很小。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应是同一篇章。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有差异吗? 4.诗经中含黄字的句子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宋 范仲淹《苏幕遮》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四) 》王昌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 《声声慢》浮丘处处留丹灶。 黄帝层层隐玉书。——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 宋 朱彦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宋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 唐代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杨巨源 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唐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刘彻 两汉。 5.诗经里的其中三首诗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