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安石的诗歌

1.王安石的诗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常运用散文句法入诗。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五绝·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七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绝·愍儒坑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 五律·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五古·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 。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七绝·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七绝·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绝·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七绝·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七律·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七律·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七绝·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 蒙蒙吹湿汉衣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 庾楼月, 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 酒醒后, 思量著。 词·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2.王安石的诗句和卢纶的诗句都让我们感受到远离故土,漂泊在外所游子

泊船瓜洲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长安春望朝代:唐代作者:卢纶原文: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译文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3.王安石诗歌精于炼字的特点

楼主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王安石诗作众多,一时半会儿很难给出一个周到的答案,所以不如聚焦在一个典型上,以最具代表性的《泊船瓜洲》一诗为例,简要介绍王安石的炼字: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喜爱改诗是王安石的一大特点,他为同时的人改诗,也为古人改诗,《彦周诗话》评论他改谢贞的《春日闲居诗》,将“风定花犹舞”中的“舞”字改作“落”字:“其语顿工”.至於自己的诗,那就更是“千锤百炼”了.这首《泊船瓜洲》就是一个例证.据洪迈《容齐斋笔》卷八记载:吴中士人藏有这首诗的原稿,初写时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继而改为“过”,又圈去;再改为“入”、“满”……这样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也就是说这首诗的第三句最初不是“绿”字,几经修改之后才敲定为“绿”的. 复制一段话,让我们扩展来看: 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这段文字有很多是后人添油加醋写出来的,但事情的主体没有变,只是在细节上加了些东西,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王安石对炼字是追求.我的回答先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以在追问中提出.。

4.求王安石咏梅的诗(一首)

王安石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这是一首宋代的咏梅诗,这首诗意境独特而又不缺乏作者内心见解.全诗以梅花自喻.比喻自己是大宋朝中的一个臣子,在国家危难时变法,但遭到众臣反对.我想我的变法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它有许多利国利民之本,另一种意境表明王安石非常赞赏梅花,梅花能顶住严寒的涓涓席来,独自开放,与吴冕的>有一种同感.前两句是赞赏自然景色,后两句是从侧面描写,本文诗是从一个词”一枝”写出孤掌难鸣,一个”独”字写出自己不被大臣支持,后两句写出王安石的想法:变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还是要变法的,因为它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放下诗意,回头细细品品诗的本意,梅花开的颜色像雪,但人们都知道冬天开的有暗暗香气的就是梅花.全诗以梅描写表达自己就是冬天里的那一枝梅花,通过写景和侧面的香和颜色,说明自己和梅花一样洁白无暇.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它写出了梅花在傲雪中独自开放的美丽景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