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什么意思意思是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出自先秦时期《诗经·唐风》里的《山有枢》;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 《山有枢》通篇口语,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一位友人的热心劝勉,他看到自己的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也许是斟为节俭,抑或是因为生性吝啬,又或者是因为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无法过上悠游安闲的生活,无法真正地享受人生,因此,不禁怒从中来,言语激烈,严厉警醒,一片赤诚。 原文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译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晋昭侯不能通过修道治理国家,有财不能用到适处,有钟鼓乐器不能熏陶情趣,有庙堂朝廷却不能及时洒扫,导致国政荒废,人民离心,国家处于危亡的边缘而不知防范,国人因此作诗来讽刺他。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此诗亦教人及时行乐,而以身后危言恫之,视《蟋蟀》更进一解。” 近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斯年:“及时行乐,而多含悲痛之意。”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唐风·山有枢 2.诗钟 飞花令 对联论 对仗王谢堂前归旧燕==名剑乌衣巷里嫁新人马寺钟声传四野尼庵鼓乐诱三乡诗钟梅.兰.分咏.不犯题字洗尽芳华赢傲骨=修来淡雅得幽香竹.菊.分咏.不犯题字虚心酿得高风节==真意迎来瘦客情瘦客:菊花别称。 诗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诗钟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 诗钟吟成,再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律诗,游戏结束。诗钟多半限定内容(诗题)、文字和种格,比如诗钟分咏,限“来、去”,即上联必须有“来”,对下联的“去”字。 诗钟比一般对联要求格律更工整,内容更含蓄,甚至类似谜语才好。有人把诗钟纳入对联的大范畴之内,据我们看,二者还算不上一家人,至多是亲戚。 诗钟与对联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严格地说,诗钟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对联。 对联的字数不定,从一个字到几百个字随意,只要对得出,按说多少字全行,这是一点;对联上下联必须共同表达出一个意思来(无情对等除外),这是又一点。以之与诗钟比较,诗钟只是七字对(个别的有五字对);上下联除合咏外,一般都是意思无连属的。 还有重要的一点:对联的应用性很强,经常用途大致有二,一是室内外带有中国特有民族文化性质的装饰联,一是如寿联、喜联、挽联之类的应酬性质的实用联。诗钟却是一种文化游戏,绝少写成装饰联那样长期悬挂的。 所以,诗钟不是对联。可是,在字句追求对偶方面,两者要求相同。 因此,对于创作对联的人来说,可以把打诗钟作为一种高级的(相对于蒙童入门的学作对于而言)磨练属对能力的方法。合咏更与命题作对联一样。 嵌字也是对联中常见常用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认为,要想作好对联,无妨经常作一些诗钟形式的练习。 这是从写对联的角度看问题。爱好诗钟和经常正规打诗钟的人可能就不这样想,会认为,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练习方式来看,是看低了它。 诗钟不是对联。可是,在字句追求对偶方面,两者要求相同。 因此,对于创作对联的人来说,可以把打诗钟作为一种分咏格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岳飞、虎:分咏画尔不成翻类犬字之曰举并称鹏笔、邮票:分咏万国花封元首相五云草判黑头公笼纱格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左易:笼纱格牙因知味承恩幸思未能言擅赋才嵌字格1、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人鸟:一唱人凭赤血羸犹健鸟到青云倦亦飞2、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醉吟:二唱臣醉酒能倾一石客吟诗已载三车3、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 例如红豆:三唱灯光豆灺劳人草楼影红飞思妇花4、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元旦:四唱千军待旦传刁斗万国朝元拜冕旒花红玉白清枝瘦==《古风》柳绿春深野陌闲芳香出谷真君子==《古风》淡雅迎春大美人高风叶瑾虚怀骨==《古风》亮节情真淡泊心江中有月千年守==《古风》陌上无风万古歌金身玉体清风骨==《古风》素手佳人明月心切莫三更才一现==《古风》犹悲半夜久千愁此处花开藏富贵==《古风》那时月缺隐沉浮只伴中秋香四溢==《古风》独怜八月梦千寻幸得千山花烂漫==《古风》轻歌万水月温馨铁树开花千古叹==《古风》浮云过眼万般愁浅谈诗歌的情与意境,意象,比兴等艺术手法有人说,诗歌首先是情,情是诗歌的魂,并不是意境。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打个比方;先有梧桐树,才能引来凤凰。 再说回来,先有意境,情才有栖息地。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 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首先营造了很美的意境,为以后的情构建一个栖息地。再说意象与比兴。 什叫意象呢?说复杂了不好懂,就简单点说,就是把你要所表达的意思与情感用物象表达出来, 而不是用直白的语言说出来。什么叫比兴呢?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比如来激发读者想象,使人起兴。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面的桃花潭水是物象深千尺 ,采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 来描述衬托汪仑对李白依依不舍的深厚的感情。如果说,啊!汪仑对我的感情好深,好深,是不是太直白了呢?这就要涉及到具体化了的问题了,即诗歌的艺术手法一一意境,意象,比兴,夸张,通感,等等,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抽象的情。 说白了,艺术手法本身包涵了情,本身是在言情。比如说,我好爱你,真的好爱你,爱你爱得死去活来。 这情不深吗?当然深。但这不是诗,是口头语。 如果你用,管他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或者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确乌山不是云。这样话里没一个发麻的爱字,情字,但很感人。 所以说,意境,意象,比兴,夸张,通感等等艺术手法,本身包涵情,本身是在言情。情和意境等艺术元素是紧密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 陈询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 3.诗经收集了哪一历史是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4.中国马的邮票有哪些有《庚午年》(特种邮票)、《壬午年》(特种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天马》(工艺品)、《天马》(工艺品)、《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 1、《庚午年》发行时间: 1990年1月5日 《庚午年》特种邮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皮影画手法。票面采用绿底色,使红鬃黑马显得鲜明而又充满生机。 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和皮影画的手法,绿底色上的黑色马身、火红的马鬃、雪白的三蹄、饰红荷花图案的鞍鞯、鲜红的辔头以及脖子上带穗的铃铛等十分醒目,更显得色彩缤纷。整个画面表现出辞旧迎新的喜庆的气氛。 2、《壬午年》发行日期:2002年1月5日 《壬午年》特种邮票也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色。2002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中奖号码,《壬午年》特种邮票的版式二为三等奖,不出售。 3、《甲午年》发行日期:2014年1月5日 《甲午年》特种邮票的设计则参考了中国古代马雕塑,特别是唐三彩马的特征。同时发行《甲午年》邮票版式三(整张枚数:4枚;整张规格:120*130毫米),用于赠送给预订2014全年纪特邮票的预订户。 5、《天马》(工艺品) 发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马的一只后足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据说,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龙雀是风神,飞行的速度特别快,而这匹马却踏着它,赛过了它。 6、《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整版 发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邮票主票图案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的侧影,同时发行的附票图案为“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和宣传口号。这是马踏飞燕第五次入邮。 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期间出土文物》编号邮票,其中第六枚图案“铜奔马”,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马踏飞燕侧面造型。这是马踏飞燕首次进入我国邮票。 1992年4月17日发行的《'92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全套1枚。邮资图是圆形的中国旅游标志中间长城上方为马踏飞燕的剪影;片图为著名的“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昌先生创作的水粉画“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阿福”。 1996年,联合国发行了一枚“马踏飞燕(铜奔马)”邮票,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灰白色的马踏飞燕侧影。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图案为长城上空腾飞的马踏飞燕侧面剪影。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把天马行空、快速腾飞的“马踏飞燕”造型作为自己的标志,象征改革开放后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如神马腾飞,预示旅游业灿烂辉煌的美好明天。2002年1月10日发行的《马踏飞燕》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套1枚。 邮资图为马踏飞燕的侧影。2012年8月1日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其中第三枚“大漠雄关”,图案中的近景配图为“马踏飞燕”。 7、《奔马》发行日期:1978年5月5日 中国珍邮—奔马为纪念奔马邮票发行35周年,永恒纪念徐悲鸿大师悲鸿人生及艺术成就,重温经典邮票的文化魅力,经徐悲鸿纪念馆独家授权,廖静文女士题字,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作序。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大师设计并题名,由国家权威机构中国邮政和中钞长城联合出品,中国珍邮系列之扛鼎之作——《奔马》纯金/纯银珍藏版面世,含贵金属邮票金银砖和纪念珍藏册。 扩展资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在中国,主要包括每到马年发行的生肖纪念邮票。在外国,也有以马为题材的邮票。 近年来,部分外国邮政也开始发行生肖马的纪念邮票。1950年2月1日,日本发行了贺年邮票一套,这是世界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 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流传到日本,已融入日本的主体文化之中,日本至今仍有同中国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民俗传统;随着宋明清三代下南洋,十二生肖又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结束闭关锁国,十二生肖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外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上,一般都印有中文或英文或中、英文“马年”、“狗年”等文字,主题都很明确,一眼就可以看出。 2014年1月7日,澳大利亚邮局推出了中国农历新年马年设计的邮票,此套邮票共2枚,一枚面值1.8澳元,相当于人民币9.7元,上面印有中文“马”字,一枚面值60澳分,约合人民币3.2元,上面印有艺术设计的马。2014年1月为了迎接中国农历马年,列支敦士登公国再次发行了生肖邮票,面值1.90瑞士法郎,由史蒂芬·厄恩设计。 邮票选用红色,因为红色是中国象征好运的色彩。设计者采用了金银丝剪影的马图形象,并在工艺上采用体现当前工艺水平的激光技术,使得票图呈缕空状,宛若中国传统春节常见的剪纸窗花。 为了更加实用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