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择偶

1.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哪些

一 爱情、恋慕的描写

周南:关雎、汉广;

召南:野有死麕;

卫风:芄兰、木瓜;

王风:采葛、大车;

魏风:汾沮洳;

唐风:绸缪;

秦风:蒹葭;

陈风:泽陂;

桧风:羔裘;

鄘风:桑中、干旄;

邶风:燕燕、匏有苦叶、简兮、静女;

郑风:遵大路、女曰鸡鸣、山有扶苏、狡童、褰裳、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

齐风:鸡鸣、东方之日;

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扬、月出;

小雅·鱼藻之什:隰桑。‍

二 婚嫁场景的描写

周南:葛覃、桃夭、麟之趾;

召南:鹊巢、何彼禯矣;

齐风:著;

小雅·甫田之什:鸳鸯、车舝。

婚恋诗88首

周南 1关雎 2卷耳 3樛木 4桃夭5汉广 6汝坟 召南 7鹊巢 8草虫 9行露 10殷其雷 11捺有梅 12江有汜 13野有死麇 14何彼穠矣 邶风 15柏舟 16绿衣 17燕燕 18日月 19终风 20雄雉 21匏有苦叶 22谷风 23简兮 24静女 25新台 鄘风 26柏舟 27墙有茨 28君子偕老 29桑中 30蝃蝀 卫风 31氓 32伯兮 33有狐 34木瓜王风 35君子于役 36扬之水 37中谷有蓷 38采葛 39大车 40丘中有麻 郑风 41将仲子 42遵大路 43女曰鸡鸣 44有女同车 45山有扶苏 46蘀兮 47狡童 48褰裳 49丰 50东门之墠 51风雨 52子衿 53扬之水 54出其东门 55野有蔓草 56溱洧 齐风 57鸡鸣 58著 59东方之日 60东方未明 61南山 62敝笱 63载驱 唐风 64绸缪 65有杕之杜 66葛生 秦风 67小戎 68蒹葭 69晨风 陈风 70宛丘 71东门之枌 72东门之池 73东门之杨 74防有鹊巢 75月出 76株林 77泽陂 桧风 78素冠 豳风 79伐柯 小雅 80杕杜 81我行其野 82谷风 83鸳鸯 84车舝 85都人士 86采绿 87隰桑 88白华

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哪些_百度知道

2.论《诗经》时代的婚恋观有哪些

情诗是《诗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又是《诗经》最有特色的、最富感染力的作品。这些民间情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反映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意识。

遍览《国风》中的民间情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经》时代劳动人民的婚恋观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恩格斯说过“爱情就其本性来说是排他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8页)。

《诗经》中的许多民间情歌就充分的表现出爱情的这种本性。《郑风 出其东门》便是一个典型例证: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面对“如云”、“如荼”的女子,诗人不为所动,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缟衣綦巾”、“ 缟衣茹藘”,衣着朴素淡雅的姑娘,不难看出,诗人的爱是何等的执着,又是何等的专一。这首诗通过男子内心世界的吥露,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肯定与崇敬。

如果说《郑风 出其东门》还只是从男子一方面,通过诗人的追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那么,《国风》中的许多弃妇诗则是从另一方面,通过批判负心郎的“二三其德”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邶风 谷风》通过反复铺陈、对比,活画出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的可鄙嘴脸。

未结伉俪之时,他“有洸有溃,既诒我肄”。在春水荡漾之畔,情意绵绵,一嫩枝相赠。

那时,他“伊余来暨”,奉诗中女子为心上人。心地纯洁善良的姑娘抱着“及尔同死”的愿望,与他开始了夫妻生活。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为了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女子勤勉持家,日夜操劳,不计辛劳,不避艰难。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发家致富之后,丈夫却把自己看做毒蛇猛兽。“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一脚把她踢出家门。

诗歌通过女主人公的诉说,一方面揭示了奴隶社会广大劳动妇女“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悲惨命运,林一方面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和《邶风 谷风》相比,《卫风 氓》的揭露性、批判性更为强烈。

诗中的氓是一个伪善不仁的家伙,他先是利用外表装扮的和善,骗取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待到家里渐渐富有起来,他便喜新厌旧,抛弃了女主人公。面对这种抛弃,女主人公坚决的进行痛斥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并向同伴们悲愤地发出了“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警告,告诫大家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这类弃妇诗在《国风》中还有一些。这些诗虽然有详有略,但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劳动人民在婚恋观上所执的严肃态度,以及对那些道德败坏者的无情鞭挞。

还应该看到,《国风》情歌对劳动人民在爱情上忠贞不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感人的要算一些悼亡诗所表现出的生死恋。

如《唐风 葛生》的第四章、五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歌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已故丈夫的一往情深:无论夏日何等悠悠,冬夜何等漫漫,时间过了多久,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即使有一天我死去了,还要和丈夫葬在一起,永不分离。

爱之真,爱之深,是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二、不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从《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可以看出,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已经干预到民间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了。《豳风 伐柯》中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 南山》中说:“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这都说明了礼教在当时的制约作用,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形成心理上尖锐的矛盾,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郑风 将仲子》就真实的反映出这种情况: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面对将要翻过墙头来和自己幽会的小二哥,诗中女子内心十分矛盾,她虽然再三向自己的恋人表白“仲可怀也”,却又再三劝他“无逾我里”、“无逾我墙”、“无逾我园”。

姑娘怕什么?原来“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 由此可见,礼教在当时已经成为阻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社会政治力量。

然而,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的青年男女则表现出积极反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这类题材的诗歌在《国风》中占有大量的篇幅。

首先看《国风 大车》:大车槛槛, 毳衣如炎。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窀窀,毳衣如满。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瓠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这是一首男女相。

3.论《诗经》时代的婚恋观有哪些

情诗是《诗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又是《诗经》最有特色的、最富感染力的作品。这些民间情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反映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意识。

遍览《国风》中的民间情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经》时代劳动人民的婚恋观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恩格斯说过“爱情就其本性来说是排他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8页)。

《诗经》中的许多民间情歌就充分的表现出爱情的这种本性。《郑风 出其东门》便是一个典型例证: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面对“如云”、“如荼”的女子,诗人不为所动,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缟衣綦巾”、“ 缟衣茹藘”,衣着朴素淡雅的姑娘,不难看出,诗人的爱是何等的执着,又是何等的专一。这首诗通过男子内心世界的吥露,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肯定与崇敬。

如果说《郑风 出其东门》还只是从男子一方面,通过诗人的追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那么,《国风》中的许多弃妇诗则是从另一方面,通过批判负心郎的“二三其德”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邶风 谷风》通过反复铺陈、对比,活画出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的可鄙嘴脸。

未结伉俪之时,他“有洸有溃,既诒我肄”。在春水荡漾之畔,情意绵绵,一嫩枝相赠。

那时,他“伊余来暨”,奉诗中女子为心上人。心地纯洁善良的姑娘抱着“及尔同死”的愿望,与他开始了夫妻生活。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为了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女子勤勉持家,日夜操劳,不计辛劳,不避艰难。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发家致富之后,丈夫却把自己看做毒蛇猛兽。“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一脚把她踢出家门。

诗歌通过女主人公的诉说,一方面揭示了奴隶社会广大劳动妇女“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悲惨命运,林一方面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和《邶风 谷风》相比,《卫风 氓》的揭露性、批判性更为强烈。

诗中的氓是一个伪善不仁的家伙,他先是利用外表装扮的和善,骗取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待到家里渐渐富有起来,他便喜新厌旧,抛弃了女主人公。面对这种抛弃,女主人公坚决的进行痛斥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并向同伴们悲愤地发出了“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警告,告诫大家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这类弃妇诗在《国风》中还有一些。这些诗虽然有详有略,但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劳动人民在婚恋观上所执的严肃态度,以及对那些道德败坏者的无情鞭挞。

还应该看到,《国风》情歌对劳动人民在爱情上忠贞不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感人的要算一些悼亡诗所表现出的生死恋。

如《唐风 葛生》的第四章、五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歌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已故丈夫的一往情深:无论夏日何等悠悠,冬夜何等漫漫,时间过了多久,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即使有一天我死去了,还要和丈夫葬在一起,永不分离。

爱之真,爱之深,是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二、不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从《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可以看出,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已经干预到民间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了。《豳风 伐柯》中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 南山》中说:“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这都说明了礼教在当时的制约作用,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形成心理上尖锐的矛盾,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郑风 将仲子》就真实的反映出这种情况: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面对将要翻过墙头来和自己幽会的小二哥,诗中女子内心十分矛盾,她虽然再三向自己的恋人表白“仲可怀也”,却又再三劝他“无逾我里”、“无逾我墙”、“无逾我园”。

姑娘怕什么?原来“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 由此可见,礼教在当时已经成为阻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社会政治力量。

然而,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的青年男女则表现出积极反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这类题材的诗歌在《国风》中占有大量的篇幅。

首先看《国风 大车》:大车槛槛, 毳衣如炎。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窀窀,毳衣如满。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瓠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这是一首男女相慕,誓同。

4.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哪些

一 爱情、恋慕的描写周南:关雎、汉广;召南:野有死麕;卫风:芄兰、木瓜; 王风:采葛、大车;魏风:汾沮洳;唐风:绸缪;秦风:蒹葭; 陈风:泽陂;桧风:羔裘;鄘风:桑中、干旄;邶风:燕燕、匏有苦叶、简兮、静女;郑风:遵大路、女曰鸡鸣、山有扶苏、狡童、褰裳、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齐风:鸡鸣、东方之日;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扬、月出;小雅·鱼藻之什:隰桑。

‍二 婚嫁场景的描写周南:葛覃、桃夭、麟之趾;召南:鹊巢、何彼禯矣;齐风:著;小雅·甫田之什:鸳鸯、车舝。婚恋诗88首周南 1关雎 2卷耳 3樛木 4桃夭5汉广 6汝坟 召南 7鹊巢 8草虫 9行露 10殷其雷 11捺有梅 12江有汜 13野有死麇 14何彼穠矣 邶风 15柏舟 16绿衣 17燕燕 18日月 19终风 20雄雉 21匏有苦叶 22谷风 23简兮 24静女 25新台 鄘风 26柏舟 27墙有茨 28君子偕老 29桑中 30蝃蝀 卫风 31氓 32伯兮 33有狐 34木瓜王风 35君子于役 36扬之水 37中谷有蓷 38采葛 39大车 40丘中有麻 郑风 41将仲子 42遵大路 43女曰鸡鸣 44有女同车 45山有扶苏 46蘀兮 47狡童 48褰裳 49丰 50东门之墠 51风雨 52子衿 53扬之水 54出其东门 55野有蔓草 56溱洧 齐风 57鸡鸣 58著 59东方之日 60东方未明 61南山 62敝笱 63载驱 唐风 64绸缪 65有杕之杜 66葛生 秦风 67小戎 68蒹葭 69晨风 陈风 70宛丘 71东门之枌 72东门之池 73东门之杨 74防有鹊巢 75月出 76株林 77泽陂 桧风 78素冠 豳风 79伐柯 小雅 80杕杜 81我行其野 82谷风 83鸳鸯 84车舝 85都人士 86采绿 87隰桑 88白华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哪些_百度知道 。

5.诗经中都有哪些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 1、周代无名氏《国风·邶风·谷风》 原文: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译文: 山谷来风迅又猛,阴云密布大雨倾。夫妻共勉结同心,不该动怒不相容。

采摘萝卜和蔓青,难道要叶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抛弃:到死与你不离分。 迈步出门慢腾腾,脚儿移动心不忍。

不求送远求送近,哪知仅送到房门。谁说苦菜味最苦,在我看来甜如荠。

你们新婚多快乐,亲兄亲妹不能比。 渭水入泾泾水浑,泾水虽浑河底清。

你们新婚多快乐,不知怜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鱼坝来,不要再把鱼篓开。

既然现在不容我,以后事儿谁来睬。 好比过河河水深,过河就用筏和船。

又如河水清且浅,我就游泳到对岸。家中有这没有那,为你尽心来备办。

左邻右舍有灾难,奔走救助不迟延。 你不爱我到也罢,不该把我当仇家。

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货物没人买。从前害怕家贫穷,患难与共苦经营。

如今家境有好转,嫌你厌我如毒虫。 备好干菜和腌菜,贮存起来好过冬。

你们新婚多快乐,拿我积蓄来挡穷。粗声恶气欺负我,粗活重活我担承。

当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爱一场空。 2、春秋时期无名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原文: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 女说公鸡已打鸣,男说天色尚未明。你快起来看天空,启明星儿亮晶晶。

鸟儿空中正飞翔,射些鸭雁给你尝。 射中鸭雁拿回家,做成菜肴味道香。

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知你对我真关怀,送你杂佩表我爱。知你对我多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

知你对我情义深,送你杂佩表我心。 3、周代无名氏《国风·召南·江有汜》 原文: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译文: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伴相陪你,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交。在没有我的日子里,祝你平安岁月静好。

江水改道啊又成河,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来看望我。虽然我们不再相逢,愿你好日子歌里过。

4、周代无名氏《国风·王风·采葛》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5、春秋时期无名氏《国风·郑风·褰裳》 原文: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译文: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溱河。

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人来找我?你真是个傻哥哥!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洧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的少年哥?你真是个傻哥哥! 6、周代无名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7、先秦时代无名氏《国风·唐风·绸缪》 原文: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译文: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

6.《诗经》中的爱情和现代人的爱情有何异同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君子求淑女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痛苦,以及坦诚、真挚的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

末章,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是诗经的第一首诗,历来为经学家所重视。

经学家之所以重视这首诗,是因为看中了诗中的这位“窈窕淑女”。但经学家决不是看中这位少女的美色,而是看中了她内在的德行美。

何以见得呢?他们说“淑”是善的意思,那么“淑女”就是好女子,好姑娘。这个姑娘好在哪呢?就好在“窈窕”二字上。

他们认为“窈窕”这个词不是形容淑女外表的,而是形容她的德行美,是说她能够深居而自重,风度娴雅,慎守贞操,并将会对自己未来的丈夫感情真挚而专一。具有如此美德的少女,自然是经学家理想中天子之妻的人选。

经学家衡量女子德行所用的标准对于今天来说,已经陈腐不堪了,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所提倡的择偶观,首先强调的是对方的德行美,而不是外表美。汉代的经学家在解释为何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篇时也说得很清楚:因为夫妇是家庭的基础,这首诗可以风化天下,帮助人们正确地择偶,这样就会有助于社会和国家的治理。

反之,如果择偶不慎,特别是身为 国 君而择偶不慎,那问题就大了。古人在总结历史教训时常说“夏朝的灭亡就亡在夏桀娶了个妹喜,商朝亡在商纣娶了个妲己”,就很说明这个问题的极端严重性。

现代意识的择偶观和家庭观与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但是寻求一位理想的配偶,建立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仍然是人们所渴望的。慎于择偶,重德而不只重色,是当今未婚男女选择生活伴侣应当奉行的一条重要原则。

这种表现爱慕的诗,《诗经》中还有很多。《郑风﹒子衿》写女子对男子思念,她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蹰徘徊,发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专一,在《郑风﹒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直接说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 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首诗则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弃妇的哀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 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卫风·氓》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 ——《邶风·谷风》 《氓》和《谷风》表现了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中那位妇女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氓》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比《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要刚强得多,清醒得多。“昔日你说同到老,这话让我添烦恼。

淇水虽宽也有岸,水泽虽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

信誓旦旦定终身,反覆无常今变脸,再不考虑你背叛,从此分手就了断!” 三、自在之风,淳朴之恋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抟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攘攘。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野山蔓草茂盛,露珠闪闪水盈盈,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多可心。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君子衣领青又青,君子佩玉青又青,君子交往情切切,女子思君伤心神。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而又调皮的女孩捉弄男孩,使得男孩“搔首踟蹰”,赠他信物红竹管,管身透红多璀璨,好看又好玩。

放牧归来赠他茅。十分美丽又奇妙。

爱情是一场美丽的疾病。 爱情是一种精神状态,其内涵是丰富的心灵。

《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钗头凤》里的唐琬,化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诗经》中的大多爱情诗一样,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爱情的核心在于“牺牲”而非“保全”——生命为爱而来,为爱而死——在爱的“敌人”面前,它们。

7.什么是择偶宜慎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本诗歌总集,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原名《诗》。

由于汉代的儒生和政府的竭力推崇,始被尊为经典,故后世称《诗经》。汉代 以后,《诗经》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太的影响。

《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如果我们抛开汉人、宋人的注释,仅从诗 的本文来探究主旨,那么,这是一首描写男子对女子爱恋和思慕的情歌。

诗 是这样写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但是,在汉朝及以后的封建时代,这首诗却被另一种钦定的意见垄断了, 谁也不得违背。 根据这种意见,这首诗的主旨是咏“后妃之德”,诗中的“淑 女”是专指周文王的妃子大姒,“君子”是指周文王。

解释者认为,当年孔子 之所以要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部分《风》的第一篇,就是为了 “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让天下夫妇以文王和大 姒的品行为榜样,端正夫妇关系,也就是《幼学琼林》中说的“《诗》道‘好 逑’,所以崇王化之原。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婚姻关系受到了 非同一般的重视。 司马迁说:“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史记•外戚世家》)《国语》 中也说:“婚姻,祸福之阶也。”(《周语》中)古人把婚姻看成是一件非常重 大的事情,因为,不美满的婚姻会影响家庭的幸福和稳定,至于婚姻的悲剧, 则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

以《红楼梦》中的薛潘与夏金桂的夫妻关系为例。 夏金桂出身于经营桂花的富商之家,与薛家也堪称“门当户对”。

由于夏母守 寡,独守此女,从小娇惯放纵,竟养成了她恶劣的习性。过门以后,金桂先 是压服了薛潘,继而设法百般折磨丈夫的爱妾香菱,把全家人闹得鸡犬不宁。

在后四十回,夏金桂继续飞扬跋扈,甚至把丈夫也逼出家门。后来,她又勾 引薛蝌,遭拒绝后又迁怒于香菱,要把她毒死。

谁知苍天有眼,鬼使神差地 竟把自己给毒死了。薛家自娶进这个泼妇、**之后,母子之间,兄妹之间, 夫妾之间,各种矛盾均呈表面化和尖锐化,原来平静的家庭波澜叠起,竟成 了烦恼的“渊薮”。

西晋武帝时,在太子司马衷选妃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其焦点集中 在卫灌之女和贾充之女身上。当时,一部分大臣主张选司空卫灌之女为妃, 理由是卫灌之女有五大优点:种贤而多子,端正而长、白;而贾充之女有五 大缺点:种妒而少子,酷而短、黑。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贾充的女儿贾无凤 当了皇妃。 我们且不谈这场选妃事件的政治背景以及对西晋历史的重要影响, 从上述“五大优点”和“五大缺点”可见:最迟在西晋时代,古人已经明确 地认识到媳妇及家族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她本人和她的女子身上的遗传作 用,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婚姻不仅会对家庭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遗传的 作用把这影响推广至整个家族。

故俗语云:“娶进一个好媳妇,带来一群好子 孙。”这一认识的可贵之处在于:在科学还很不发达的古代,古人已经在用类 似于今天“优生学”的观点看问题了。

从周朝开始,古人对婚姻的重要性日益强调。在他们的思维逻辑中,家 庭是国家的基础,而婚姻又是家庭的基础;重视婚姻的意义,也就是从根本 上去致力于巩固国家政权。

于是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 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凡是严格遵照这套礼仪规程的婚姻就 被视为合法。这套礼仪包括定婚、成婚两大部分,共六道程序,简称“六 礼”,具体内容是:纳采(女方收下男方的贺礼,表示已答应这门婚事),问 名(问女方生母之名及女子之名和生辰八字等),纳吉(相当于定亲仪式), 纳征(送彩礼),请期(男方派人请女家定结婚日期),亲迎(新郎亲自去女 家接新娘)。

“六礼”最完备的记述见于《仪记》和《仪记》,在具体的实行中 或五礼,或四礼,或三礼,或二礼,往往因社会的习惯和阶层的不同而有所 增减。尽管从“六礼”之中可见繁文缛节的弊病,而且其末流又演化成竞奢 逞豪、争风斗富的恶习,然而,在“六礼”的形成过程中,却体现出了古人 对婚姻的极度重视,正如司马迁所说:“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史记• 外戚世家》)。 如果我们把恋爱、婚姻、家庭看作一部交响乐的三个乐章,那么,婚姻 无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一般来说,婚姻是恋爱成功 的标志,又是家庭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一方面,它以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纽带 维持住恋爱的果实;另一方面,它又在法律和道德的保证下支撑起家庭的 大厦。 对于婚姻来说,爱情是它的基础,婚姻的巩固绝对离不开爱情。

早在先 秦时期,传统的禁欲主义对人的本性的压制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么严重,人 们相对来说还有一点自由表达爱情的权利。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就是 以雎鸠的求偶和鸣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来直接描写当爱情发展不很顺利时男子苦闷的情状。

至于《野有死鹿》,则更 是把男女之间的**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