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 诗经 知识整理《诗经-卫风-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岁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之时2.彼尔维何 尔通薾,花3.维常之华 常通棠,棠棣 华通花 4.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通辂,高大的马车5.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棘通急。 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一词多义 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相当于“而”) 以:秋以为期(把,介词) 以望复关(而,连词) 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⑥副词,仅,止。 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靡: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烈:①火势猛。 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 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 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 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 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 如:孔武有力。 ③大。 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华:①同“花”。 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 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 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 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 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 如:华诞,华居。 思:①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戒:①防备,警戒。 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 如:观往事以自戒。 ③戒除。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 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 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2.怎么区分单义词和多义词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叫单义词。单义词主要有:常见事物的名称,如汽车、飞机、大米、西红柿;专有名称,如马克思、鲁迅、北京、黄河;科技术语,如原子、元素、行星、克隆,等等。汉语中只有少量的单义词,只要掌握了单义词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时一般都不会出错儿。 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例如: 鬼:基本义一一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引申义一—躲躲闪闪,不光明,如“鬼头鬼脑,鬼鬼祟祟”;也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如”捣鬼、心里有鬼”。 海: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东海”。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 引申义一一大的,如“海碗、海量”。 比喻义一一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火海”。 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再和你算账。” 包袱:基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捆包袱”。 比喻义——比喻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 汉语中的多义词是大量的。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就不难发现,许多词条下面都注有不止一种意义,越是常用的基本的词,这种多义性越明显。比如“打”,《现代汉语词典》一共列了25个义项,显示了语义的丰富多彩。 大量的多义词满足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有限的词反映无限的客观事物,但是也给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下边举三组例子,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加点的多义词的含义。 (1)千丈,不是很高吗?可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 这课书很深,不太容易理解。 这块布颜色太深,做夏天衣服不合适。 (2)他已经走远了,赶不上了。 把牲口赶到外边去。 他在百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 (3)凳子不结实了,拿个钉子钉一钉吧。 办点事真不容易,到处碰钉子。 学习多义词,要了解它有哪些意义,不同的意义经常和哪些词相搭配,阅读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用的是哪个意义;写作时,要注意所用的多义词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所要说的意思。 3.一词多义(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多义词)1、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1、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道相似也( 知识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怀其璧,从径道亡(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2、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职业)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 )3、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使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 使者)奉使往来(命令 )竟使遇哨(假如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让,叫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5、间得间奔真州( 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 )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7、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白白地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 )8、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后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最后 )五万兵难卒合(“猝”,突然 )。 4.杜甫诗三首的多义词诎右臂支船 (诎——“屈”,弯曲。) 左手椅一衡木 (衡——“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拣”挑选) 约八分有奇 (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数,馀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雕刻成。 中轩敞者为舱 —— 是。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4 . 其他 篛篷覆之中的“篛”,与“箬”读音相同、意义相同,本文中用“篛”。 5.什么是指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基本义是指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 例如:“传(chuán)”的基本 义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一些其他意义多与此有关,如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传授),遗 留下来传给后代(留传),广泛散布(传播),把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以及 表示某种思想、感情,发出命令叫人来(传唤、传讯)等等,都是如此。 词的基本义往往就是词的最初意义,但也不尽然。例如:“电”的最初意义是闪电。 《诗 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不宁不令。”其基本义则是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 象。 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科研和生活等方面,现代汉语中带有“电”这 一语素的词语甚多,它们所表示的多为基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