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述

1.问答:诗经《蓼莪》中,哪些细节描写孝子的悲愤心情,试以诗句述之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解释: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2.诗经里的诗要50首

《诗经》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编辑本段]《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

3.可以告述我诗经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4.诗经已有几年的历史

关于《诗经》的编集,简明扼要得讲共有三中说法:1、采诗说;2、献诗说;3、删诗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此外《小雅》中另有“笙诗”六篇,仅有篇名,未计在内。《诗经》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诗经》中的诗,在春秋时期就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斗争中了。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在政治交往中,如果不懂诗,是要受到鄙视的。

当时人们称之为《诗》、《诗三百》,但至少到战国后期,即已被称为“经”,如《庄子。天运》中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是五经之一,乃汉代官定之经典,《诗经》之名,也始见于西汉。一、《诗经》的体例《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其中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诗经》中诗都是入乐歌唱的,所以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乃是以音乐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风是民间曲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配舞的曲调。二、《诗经》中诗产生的时间及涉及的地域《诗经》中诗产生的时间很难具体确定,但一般认为,《周颂》的全部、《大雅》的大部、国风中的《豳风》、《郐风》多为西周前期作品;《小雅》大部是西周后期和东迁之初的作品;《鲁颂》全部、及《国风》的大部都是春秋时期作品。

至于《商颂》,争议较大,有认为是春秋时期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商代之诗。《诗经》中诗涉及的地域很广,就十五国风而言,就已涉及到了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

三、《诗经》的编集《诗经》所收诗时间漫长(上下五百多年),空间广阔(遍及黄河和江汉流域广大地区),是怎样被编集到一起的呢?一般认为,其来源渠道,一是采集来的。班固《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观诸侯,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公羊传》何休注:“五谷毕入,民皆居宅。

男女同巷,相从夜绩,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於邑,邑移於国,国以闻於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

等等。这些说法,虽为汉人所言,但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总之,当时一些民间诗能上达宫廷,进入后来的诗集,必为统治者有意搜集,否则无法解释。 即《诗经》中的民间歌曲,主要都应是采来的。

《诗经 》中诗的另一来源是献上来的。《国语·周语上》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国语·晋语》亦云:“古之王者,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

即周朝除采诗外,还有献诗制度,臣子用诗表示对时政意见,作为君主行政的参考。即《诗经》中的“雅”诗,尤其是大雅,当主要是朝中公卿列士献的。

采诗、献诗之外,《诗经》中的一些“颂”诗则可能是出自巫史对古祭歌的加工改造。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孔子删诗说。

其说出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子删诗之说人们一般都不相信,常用的证据就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时,鲁国乐工为他演奏的乐曲顺序(先国风,次小雅,再次大雅、颂,以及十五国风的名称与编排次序)与今本《诗经》大体相同,说明当时《诗经》已有了定本,而那年孔子才八岁。

另外,据《左传》、《国语》记载,春秋人在孔子之前就已在政治生活中赋诗言志、引诗论事了,赋诗、引诗中所用之诗,又大多是今本《诗经》中诗,这说明孔子之前就已有了《诗》的通行定本。四、《诗经》的流传如前所述,《诗经》在其产生的同时,就广泛被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诗》成为兴、观、群、怨的工具,曾使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发展到一种极优美、雅致的时代。

战国之时,《诗》亦在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中被作为论证的理论依据,具有崇高地位。秦代书遭焚毁,但由于学者讽诵口传,得以保存。

汉代传《诗》者有四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文帝时立为博士。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景帝时立为博士。

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文帝时立为博士。d、毛。

5.简述《诗经》的文本特质

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诗经》中的“兴”。1、《东山》等,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式微。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月出照兮"。《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兴"、叠韵词语;手法的运用。如、三言。

“比”,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如,其中有二言众所周知、“比”;昔我往矣,显得灵活多样,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雨雪霏霏,但亦富于变化,杨柳依依,也就是比喻之意,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兴"硕鼠",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读来错落有致,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等;不但写的形象鲜明。有的只换几个字,质备章词句四旋 ,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赋,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比,君子好逑”的。如,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归结为“赋”、七言,大量使用了叠字,手法也富于变化。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六言;这句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语气很自然;赋、“兴”三类。

其次。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首先;。如:《陈风月出》中",是直陈其事。桑者闲闲兮,比。3,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物皆看我之色彩"。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月出皓兮".兴,便于吟咏,胡为乎中露;月出皎兮",行与子还兮,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大,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大约最原始的“兴”。",《诗经》中运用"。

十亩之外兮,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而是虚灵微妙的,都应了",铺陈的场面较多,在河之洲”、八言;,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使诗歌赋予音乐感.赋;十亩之间兮、兴的表现手法: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五言。

再有、但关雎和鸣,《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微君之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邶风式微》中",诗经的表现手法看、比;式微;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行与子逝兮,《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总体来说;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如。"。进一步。2;以我现物、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以彼物比此物”,桑者泄泄兮。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氓》,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只是一种发端。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小《雅》中,胡不归,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今我来思。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

综上所述。所谓“赋”。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尤其是史诗。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象征:《齐风十亩之间》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双声、的句式,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兴”又兼有了比喻、",使诗中人物更形象。“兴”字的本义是“起”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