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词语意境

1.诗经中有意境的话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2.诗经中意境好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去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你送我木瓜,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哪里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永远相好。(注:《木瓜》本来就是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译:江河有了支流,你出嫁了,离开我。你离开我,总有一天你会后悔。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诗经·小雅·隰桑》 译:心中是多么的爱慕他啊,何不对他讲出来呢?心中对他的爱是永远也不能忘怀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释义:追求她又不得,无论梦里,还是醒着,老是相思;长夜漫漫,身躯翻来覆去,这相思何时才能了结。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释义:那披着头发的少年郎,和我是天生的一双,到死,我发誓也不会改变我的主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释义:芦苇长又长,白露已成霜。意中的人儿,却在水的另一方。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释义:这是生死离别啊,和你盟誓,紧握你的手,和你偕老一直到白头。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释义:扑打梅子纷纷落,梅子只剩下七成多,追求我的小伙子们,赶快托媒人来说合。

3.形容古诗意境的词语

古人常用“不可凑泊”一词形容诗歌意境之玲珑。

宋 陆游 《跋吕成尗》:“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

梁启超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实则不过无机的集合,偶然的凑泊,绝非有一共同之目的以相团结。”

古诗词“意境”鉴赏:

一、把握整体性

任何一首诗或一首词,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我们在鉴赏时,如果只是看到作品中单个的“意象”画面,是不大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诗人词家的情感意旨的。“意境”往往是诸多“意象”彼此组合连缀起来形成的一个情感氛围与艺术世界。即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同“意境”相比较,“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词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体性,传达着诗人词家在作品中的整体的情感意旨。鉴赏“意境”,就是要先从作品所描绘的具体的风物、景象切入,再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贯穿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二、突出层次性

“意境”通过事象、物象、景象的融合,创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统一的诗歌画面,形成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但是其呈现的层次性却是十分明显的。在“意境”鉴赏的审美活动中,我们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来体味其特色。

三、注重多样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指出:“境界有大小”,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这确实是精辟的见解。大量的诗歌创作中,既有宏伟开阔、气势非凡之篇,也有活泼清新、小家碧玉之作。作为读者,我们品赏诗歌的“意境”,应当开阔视野,兼收并蓄,多方汲取各种流派、风格的艺术精华,并进而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比较和揣摩中,窥视出诗歌艺术的奥秘。

四、探究创造性

社会不断发展,人的思想感情也不断变化,所以,诗的意境永远不会被前人写尽。大凡高明的诗人,往往不囿于旧的传统,不蹈袭前人的老路,能够从变化了的现实生活出发,以真情和至诚创造出他们自己特有的新“意境”,赋予诗篇以新的生命与活力。我们读诗时,要特别注意探究诗歌“意境”的创造性。

4.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几种

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1) 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东临揭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2) 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3) 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淀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的特点在于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4) 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写景则壮阔开朗,虚实相生;抒情则豪情满怀,飘逸洒脱;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5) 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第四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宅第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这首诗的特点在于思想上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6) 清新素雅、自然淳朴 典型代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道路阻且长,相去日已远, 思君令人老,与君生别离。 会面安可知。

衣带日已缓。 岁月忽已晚。

相去万余里, 胡马依北风,浮云蔽白日, 弃捐勿复道,各在天一涯。 越鸟巢南枝。

游子不顾反。 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风格纯朴清新。诗中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7) 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鹤鸿。这首诗的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铱艳绝人”。

(8) 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诗的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5.描绘诗歌意境的词语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

6.诗词中意境的特征有哪些

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有着四大特征:(1) 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其 中表现方式有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2) 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真,虚境生,虚境以实 境为载体,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在虚境的引领下得以升华。

(3) 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它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得 更为突出集中,这使意境的审美特征更富有韵味。

(4) 生命律动。这是意境的本质特征,意境的本质是要展示生命本身的 美。

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主要有三个 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和传万物之灵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