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歌与诗经

1.〈〈万叶集〉〉与〈〈诗经〉〉的相同之处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应,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

《万叶集》是如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成书于奈良时代。人民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

《万叶集》与《诗经》的相同之处:

1、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2、婚恋观而言,无论哪个朝代、哪一民族、哪一地域的人,都有男婚女嫁的追求;

3、各个民族在婚恋观的审美追求上是一致的。

2.诗歌和歌诗有什么区别吗

一、概述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

在中国古代,区别“诗歌”与“非诗歌”之间的主要标准为“是否押韵”(不押韵者绝非诗歌)。新文化运动之后,在西洋文学的影响下,部分作者创作了不押韵的新诗,从此“无韵诗”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甚至一度成为了诗界主流。

诗歌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 编辑本段二、释义 词目:诗歌 拼音:shī g 《诗经》 ē 1、基本解释 [poems and songs;Poetry]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2、详细解释 中国 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宋 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 《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词语释义 【词语】:歌诗 【注音】:gē shī 【释义】:1.咏唱诗篇。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3.泛指诗歌。

3.1、《诗经》共305篇,按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试简述之

公元前七世纪,中国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史诗 、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尽管它不是一人所作,但却比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产生要早数百年.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 至春秋中叶(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雅 》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国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 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包括祭歌、赞美诗等,共有40篇 .

4.论诗经的音乐美

能够产生音乐美,就说明两点:第一,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具有规律性、歌唱性;第二,旋律朗朗上口,口语自然化,不拗口,大众易传诵。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韵律是: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看出规律了吧?声调均匀中有变化,富有吟唱的感觉;

再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韵脚分别都是“i”和“uo”。

使人读来朗朗上口,人们容易相互交流,不易遗忘;

还有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会有一种主唱与和音的感觉。

1)大气的诗经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过淑女对雎鸠的兴发,即有合唱的气势,如同领唱在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身后的大合唱再唱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主旋律下的副歌。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类婉转的句子,通过今昔的对比,则有低语配乐的感觉。仿佛主唱在唱“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背景和音娓娓道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境。

全是个人原创,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5.诗经是根据内容还是根据音乐分成风雅颂三部分

以内容分的,音乐是按内容配的。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6.诗经按音乐不同分为哪几类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