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由什么组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 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 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2.《诗经黍离》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 :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 :高梁。行迈:远行; 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 :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3.《诗经 王冈》中的《黍离》的资料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兴,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解析】 本篇选自《诗经》“王风”:俗称“小米”。 离离,有回环往复之妙,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并以呼天抢地的形式,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离家远行难迈步,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苗”:高梁。 行迈,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穗”!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迟迟、犹疑不决。 摇摇,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如噎”,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 噎。行迈靡靡,中心如醉,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特别是《黍离》一诗、四句浪子彷徨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 《诗经·王风·黍离》简析 何效明 作于 2004年9月29日 -------------------------------------------------------------------------------- 《诗经·王风·黍离》简析 彼黍离离,弓瑟出第三,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 稷:茂盛的样子,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心中愁闷难忍。 悠悠:遥远、渺茫,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悠悠苍天啊,心中昏乱如醉酒。悠悠苍天啊。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彼稷之实。行迈靡靡,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实”,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诗分三章。知我者谓我心忧! 【注释】 黍,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王风”多乱离之作:远行。 靡靡 4.桃花初绽,莫负流年桃花运 桃花初绽,红白相间,艳丽喜人,所以常用来比喻容貌美丽的女子。旧小说里常将男人有艳遇称为“桃花运”。后来,也有人将轻易地遇到合适的女友,或是某人被多位女友追求,戏称之为“走桃花运”。 (一)“桃花运”一词的出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国风.周南.桃夭》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俗称诗经-周南-桃夭篇。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并对新娘的美貌和美德给以赞美。大衣就是在桃花盛开的的时候,有一个象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容貌美丽,能够生儿育女、能够使新郎的家族子孙象桃树一样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是一个对新郎家非常合适的人选。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典这里。 (二)“桃花运”的来历 “桃花运”这个词原是术语。 命理中的“桃花运”是跟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的时侯就叫“行桃花运”。 在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卯酉”便是桃花,人生的“八字”也是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而得来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碰到“子午卯酉”的时候。如果这“子午卯酉”出现在人生的“八字”内的,便叫桃花入命。 人生的运程(术语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术语叫“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便在这里面) 在人生的“运”上遇到“桃花”(子午卯酉)的,这就叫“桃花运”,但“桃花运”也是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即所谓的“好桃花”与“烂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