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曹植诗歌的成就

1.曹丕.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

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学者叶嘉莹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里,列举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和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的评价。《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他的诗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偶语”,即两个普通人在讲话),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

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与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谓“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处境,曹丕是兄弟争位的胜方,人们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可谓为曹丕文学成就“平反”的宣言。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曹植 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

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扩展资料:其他文学成就:1、曹丕-赋 曹丕所创作的二十八篇赋作,其中有序者共有十六篇。

从总体内容上来看以抒情和咏物为主,而体制方面一改汉大赋之鸿篇巨幅,成为短小精悼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内容以真情的笔触,触摸到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并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

生活纪实:到建安时期,辞赋开始向短小化、行情化的潮流发展,其样式明显已经改变。铺排场面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实际,记录作者的亲身所见所闻所感。

曹丕赋作品中有许多内容就是表达出了,时代的心声与个性化的追求及感受。曹丕的《校猎赋》是一篇很完整的赋作品,在其赋中曹丕运用笔墨不多,不过三百来字就将一次田猎盛况尽数描绘出来。

行写情怀:曹丕为情而造文,他的赋作品中充满了情志的行发,可谓是情贯赋篇。从行发情感的不同角度来看《寡妇赋》、《出妇赋》,更多地表达出作者对下层社会妇女哀悯同情的情怀。

曹丕善写妇女题材的作品,其诗歌有《寡妇诗》与之赋作品皆有机行一致的情感行发。作者将寡妇孤独生活的现实写照,同一年四季景物变化的感受结合起来,景随情至般地衬托出寡妇无限的惆怅与哀情来。

曹丕细腻婉转笔触,始终触碰到寡妇满腹伤感而无法释怀的无奈叹息上,同情怜个之情跃然纸上。 体物感物:曹操带曹丕、曹植等人登铜雀台游玩,期间命曹丕兄弟作同题赋各一篇,所以其弟曹植亦有同题之赋作。

曹丕的《登台赋》是一篇歌咏铜雀台华美壮丽的小赋,这篇赋写的笔触清新细腻,在描写景色时做到了 “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文心雕龙·洽赋》)。从赋作体现出的情感色彩来看,洋溢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喜悦之情。

作者用色彩鲜亮语言欢快的节奏,将所见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描摹出来,并将此时的喜悦心情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的景致融为一体,流露出曹丕内心向往平静安宁的生活愿望,以及年轻向上奋发有为的情感。曹丕的诗歌笔法影响着其赋的风貌,诗体之赋为其赋作品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标志性意义。

2、曹植-画论 曹植著有《画赞序》,是中国画论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篇专题论画的文章。它可以同汉代的《毛诗序》相提并论。

《毛诗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谈诗歌的文章,阐述诗歌的伦理教化作用;《画赞序》则主张绘画在"教化"方面应具有的功用。这当然是儒家思想。

但曹植在这里明确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绘画艺术的地位,则是很重要的。曹植明确提出画能“存乎鉴戒”。

而且这种“鉴戒”还不是图解式的。

2.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曹植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辞藻华美,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形成了华丽绮焕且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即所谓华丽壮大,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雄健豪放的诗风。曹植的胸襟气宇较为宽广,即使在后期受到猜忌压抑,他发自胸臆的也是一种英雄失路的慷慨悲凉之气。而非小儿女恩怨尔汝的细语呻吟。在艺术表现上,他多选择广大的意象、大幅度的动作和巨大的数目,如“修坂造云日”、“长驱蹈匈奴”、“万里犹比邻”、“美酒斗十千”等,这使他的诗歌有一种豪放壮大之美。

(2)语言华美。这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丽的声色上。如“蚌蛤被滨涯,光彩如钟虹。高波凌云霄,浮气象螭龙”,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采有光荣”,描绘了榴花似火、绿叶摇青的美景。这些均为声色鲜丽、美轮美奂的精彩之句。

(3)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曹植诗作中不仅出现了律句,还出现了律联。“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均是对仗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用“惊”、“飘”、“忽然”、“归”数字,令人警醒,可见其锤炼功夫。曹植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他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鹫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两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对全诗的悲怆情调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3.曹丕.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4.曹植有什么成就

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魏国 诗人,文学家。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因曾被 封为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曹植 自幼聪慧,才思敏捷,被曹操所器重,曾一 度考虑废曹丕的太子位而传王位于曹植,但 因群臣强调“立长”原则而作罢。

也正因为 此,曹操死后,曹植为继位的曹丕所恨,差 点将其杀害,终生被排斥在主流政治之外。 曹植的文学成就乃是“建安文学”中 最高的,《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

总 体上,曹植的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作两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其作为优游宴乐生活 的贵族王子,所写诗作大多是意气风发、文 采绚丽的风格,代表作有《白马篇》、《箜 篌引》等。

而第二个阶段,随着曹丕称帝 后,其在政治上处处受到排挤与打击,对社 会与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作品数量增多,且 思想更加深刻,艺术上也更给成熟,代表作 有《杂诗》6首、《七哀诗》、《赠白马王 彪》等。钟嵘在《诗品》中称赞曹植的诗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曹植的诗歌在文 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其作为第一个大 力写五言诗的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5.七步成诗的曹植有哪些文学成就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谁(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

他前期诗歌主要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他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加:“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