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河南口音诗经

1.容易考到的诗经是哪十首

诗经卷一 国风一 周南1、国风·周南 关雎(先秦·诗经) 题注: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陆德明《音义》曰:《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

《汉广序》又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国”是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二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四章)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五章)2、葛覃(先秦·诗经) 《葛覃》,后妃之本也。

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一章)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二章)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三章)3、卷耳(先秦·诗经) 《卷耳》,后妃之志也。

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一章)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二章)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三章)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四章)4、樛木(先秦·诗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一章)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二章)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三章)5、螽斯(先秦·诗经)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一章)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二章)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三章)6、桃夭(先秦·诗经)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二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章)7、兔罝(先秦·诗经) 《兔罝》,后妃之化也。

《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一章)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二章)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三章)8、芣苢(先秦·诗经) 《芣苢》,后妃之美也。

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一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二章)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三章)9、汉广(先秦·诗经) 《汉广》,德广所及也。

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章)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二章)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章)10、汝坟(先秦·诗经) 《汝坟》,道化行也。

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一章)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章)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三章)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

2.诗经的城市是河南吗

不一定的,主要是黄河流域如河南、山西、陕西等。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商颂·玄鸟》说:“邦畿千里。”

指出了天子所居国都管辖的范围十分辽阔。《商颂·殷武》又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商代都城城墙的雄伟气概。

《绵》诗的行文完全是按照实际建筑的顺序一一展开:先察看地形,占卜决疑,然后划定区域,丈量田界,开沟筑垄,接着建造宫室庙宇、修筑城墙祭坛,展现出对土地的重视及建设新城市的自豪之情。诗中所描写的城市建设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细节描绘具体而清晰,可视为城市建筑史上的宝贵史料。

《大雅·文王有声》记载了文王“作邑于丰”,《小雅·斯干》篇亦记录了武王定都镐京的史实。“丰”、“镐”两都的遗存已在今陕西西安西南约25公里处的沣河中游被发现。

在城市建设中,也体现了古人的规划意识。从考古发掘材料看,“国”中不仅有宫殿区、居住区,还有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城的东部更是商业发达、人们常常活动的地区,所以在《诗经》中才多次出现“东门”的意象。

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直赋城东门外热闹场景,其间城市居民郊游的场面写得十分热烈生动。

《周礼·天官·内宰》说:“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周人筑城后即划出一块地方设“市”(市场),城邑市场里的“肆”,按惯例以所出卖的物来划分,卖酒的场所自然被称为“酒肆”。

《诗经·小雅》一首《伐木》篇写道:“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意思是说,有酒就把酒过滤了斟上来,没有酒就去买来。

从诗意看,似乎西周时酒随时都可以买到,人们也习惯于到市场上的酒肆买酒。在今陕西凤翔春秋秦都雍城的宫殿遗址内,发现了一处藏冰的窖穴,容积约190立方米。

冰窖在古文献中称为“凌阴”,据《周礼·天官》记载,“凌人”掌管冰政,十二月斩冰藏入凌阴,以供来年天暖时使用。由此推断,周王室和诸侯国的都城内,都应有藏冰的凌阴。

《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秦都雍城凌阴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诗句的解释提供了实物例证。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篇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居住在城市中的是“国人”,在城市中过着远优于乡野,优于所谓“野人”与“小人”的富裕生活,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

《诗经》中25次提到“国人”,如《曹风·鸤鸠》中的“淑人君子”戴着青黑色的皮帽子,腰束丝带,举止彬彬有礼。相当一些篇章描写城市贵族的宴饮生活,更见其奢华铺张,他们在歌乐宴饮中“钟鼓既设”(《小雅·彤弓》),席间是“清酒百壶”“ρ鳖鲜鱼”(《大雅·韩奕》),加之美轮美奂的宫室,透露出城市生活的繁荣。

《小雅·都人士》对城邑中人服饰举止的描写十分细致、全面:“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字句间清晰可见的“都人士”、“君子女”皆为都邑中人,而无论是眼前所见,亦或心中怀想的,都是城郭风景。

《诗经》三百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雅、颂本来就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上层阶级所作;所谓风,即周代各国的地方乐调,共有一百六十篇。

《国风》虽然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田间劳作的诗篇,但其形成也有城市为其文化背景,这是以往为研究《诗经》和中国诗歌史的学者所忽略的问题。我们研究《诗经》,要将其还原到《诗经》时代,不能像过去一样只将其拘泥为“民歌”。

《诗经》的修辞相当讲究,而远非乡村朴野的歌谣可比。在礼乐文明只被少数人垄断的两周时期、在孔子开创私人授徒讲学以前,只有贵族阶级才有占有文化的权利,普通劳动人民根本就没有学习的资格,又怎么谈得上文学创作呢?《诗经》是研究先秦历史、民俗、礼乐文化的丰富史料,无论其是民歌与否,其文学和史学价值都是不容抹杀的。

首先,《诗经》的一些篇章生动描绘了国家和城市兴起建设的场景,是城市发展史的形象记录。《击鼓》篇中所写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表现将士离开刚刚建好的城市出征打仗的抑郁心情。

这座城市建设得很坚固,有环绕的护城河与高大的城墙,生活环境相当优越。《緜》中则叙述了周王朝所建设的都城王宫的富丽豪华,“皋门有伉”、“应门将将”,王都的城门十分高大,王宫的正门庄严堂皇。

诗中还具体记录了建都从选址、察看地形、占卜风水,到划定区域、设计经营、宫室祭坛分布等等详细的过程。对于今天研究城市建设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参照系。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定之方中》)把卫文公率领人民迁徙至楚丘,在那里营建都城宫室、种植树木、发展生产、终于复兴的业绩,给予了史诗般的赞美。《商颂·殷武》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赞叹商代都城的城墙之高大气派四方无比。

而且第一次。

3.按音乐分诗经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什么,风雅颂

诗三百,原本都有可唱的旋律。

古代研究《诗经》的学者,如《周礼·太师》和《毛诗序》等,依据各诗的曲调,大致分为三种风格:

1. 风:为各国或各地区特有之乐调。

因所采集之诗歌地域包括今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等周王室封建势力所到之地,故有15国风之多。

2. 雅:古代「雅、夏」二字通用。亦即「雅」是流行在华夏中原一带为王室所崇尚的「正音」。

并分为二部分,即正大雅:朝会之乐。正小雅:燕飨之乐。

3. 颂:就是「容」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样子」、「舞蹈的姿态」。

因为〈三颂〉就是祭祀歌颂先王的舞诗。故〈周颂〉、〈鲁颂〉、〈商颂〉,就是周的样子、鲁的样子、商的样子。

4.请问有哪些诗词是赞河南的

园春.赞河南(一)

作者:思羽

华夏神州,

自古黄河,

血脉圣宗。

念轩辕帝祖,

鸿德浩荡,

文明璀璨,

皆此为中。

盛鼎商周,

恢宏唐宋,

秦汉繁华数二京。

青史载、看古都林立,

万世昌隆。

中原代有英雄。

光武帝、赊旗东汉兴。

叹诸葛旷世,

三分蜀定;

孟德大略,

许魏南征。

杜甫文才,

千秋诗圣,

锦绣文章藏不平。

俱往矣、数河南豪俊,

灿若繁星。

沁园春.赞河南(二)

作者:思羽

大矣中原,

山岳巍峨,

泾渭纵横。

望伏牛莽莽,

太行迤逦,

大别峻峻,

嵩崤峥嵘。

天下黄淮,

人间仓廪,

汉水蜿蜒汇宛中。

咽喉地,扼东西命脉,

南北交通。

河南秀丽多情。

数不尽、文人骚客行。

唯杜康美酒,

解忧万盏;

李白醉饮,

杜甫酌酩。

天曼幽幽,

云台翠翠,

桐柏苍苍烟雾笼。

神仙境,享太平盛世,

绝胜天庭。

沁园春.赞河南(三)

作者:思羽

质朴河南,

诚信中原,

自古是之。

忆陶朱范蠡,

财集天下,

商德海内,

泽被桑梓。

岳帅鹏举,

精忠报国,

云路八千白发丝。

尊关帝,

敬云长高义,

大贾皆师。

中州才子如斯,

唐杜甫、禹锡多善诗。

汉张衡仲景,

科医巨匠,

当今二月,

泰斗天资。

李准文豪,

永民五笔,

少帅国梁绽睿姿。

群英谱,

看中华砥柱,

豫国雄狮。

5.形容人说话有河南口音词语

河南话·代词①人称代词我(wō),——我你(nī) ,——你俺(ān),——我们恁(nēn),——你们②疑问代词咋(zā),——怎么谁(shèi),——谁啥(shǎ),——什么哪儿(nār),——哪弄啥(nuà)&弄啥嘞啊(nuà lia&nòng shà lia&nèng shà lia),——干什么③指示代词这(zhǐa)&(zhǒ),——这,这个那(nǎ)(nǒ)(něi),——那,那个这◥啌(zhǐa qiáng)& 这边儿(zhǐa biánr),——这里,这边那◥啌(nǎ qiáng)& 那边儿(nǎ biánr),——那里,那边河南话·助词①结构助词嘞(lei),——的,地,得样(yāng),——似的②动态助词着(zhuō)&(zhīa),——着了(liāo),——了③语气助词哦(io),——吗嘞(lei),——呢呗(bæ),——呗形同义异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1.中(zhóng) 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

河南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2.花(huá) 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在表示植物花的时候,单独的“花”特指棉花,而“花儿(huār)”才是表示花朵的意思。

3.得(dé短促半音) 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河南方言里的“得”读作dē,调类为阳平,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

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4.烧(sháo) “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河南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义大致同普通话“骚”。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6.寻(xìn) “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话中读作xìn,还表示“送给”“嫁”的意思。

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好了冇?”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7.舔(tiān) “舔”在普通话里是“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的意思,这一动词多用在物上而不用在人身上,但是在河南方言里,它却可以用在人身上,有“巴结、溜须拍马”之意,且读作阴平。

8.喷(pén) “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常组词”喷空儿(pénkóngr)“。

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③他俩又搁这儿喷空儿嘞!9.板(bān) “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河南方言里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10.瓤(ràng) “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河南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和物体柔软或气压不足“的意思,读作入声调。

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

③这后轮气有点瓤。13.饮(yǐn) “饮”字与大体积家畜连用指给家畜喂食,音同”印",如:饮牛。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1.成色 在普通话里“成色”是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在河南方言里“成”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事”。

如:老王嫌小李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李没本事(或能力)。

2.光棍 “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河南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轻声。例如河南话“你光棍啥哩?”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3.老婆 河南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

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汤 “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

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5.回来 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河南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

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6.老头儿 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与普通话中的“老婆”对应。

“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7.刷子 普通话里“刷子”是指“用毛、棕、塑料丝、金属丝等制成的清除赃物或涂抹膏油等的用具。”

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这个意义,还有“本事、能力”的意思,例如:没有两把刷子,谁敢揽这个活儿?“刷”读作阳平。8.不管 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

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不”读作阳平,“管guǎn ”中的主要元音“a”读作“ê”音。

9.仔细 “仔细”在普通话里就是“细心、小心”的意。

6.河南郑州口音与洛阳口音

郑州话,亦称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郑州话崛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比起洛阳话或者开封话其方言词汇较少,接近普通话,比较容易听懂和交流。郑州话通常指郑州城区的口音方言,不包含郑州郊县的方言。例如,巩义市方言明显为洛阳话分支。坊间戏称郑州话称为“媒体版河南方言”。

中原官话包含15片,有兖菏片、邢邯片、徐淮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陇中片、南疆片,其中河南境内的有兖菏片、郑开片、安新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9片。

郑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来到中原后与夏族语言和诸多原始汉语方言融合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形,华夏语。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进而发展成为扬雄《方言》提及的“通语、凡语”。通过几千年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近代的郑州方言。

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郑州方言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郑州话与中国其他北方方言有着很大的共同点,所以基本上,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听懂郑州方言。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因而有“官话”之称。

洛阳话为河南洛阳地区所通行的口语,区别于外来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话,洛阳话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洛阳话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与南阳话比较类似。

洛阳话有23个声母(含零声母),45个韵母(含8个儿化韵)区分尖团音。洛阳话与普通话在音调、发音和词汇上的差异较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