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予安是什么意思予我心安予,给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心安,心安的感觉,感到心安翻译:给我心安的感觉 或者 让我感到心安。 同予我心安。 拓展资料: 【释义】给我心安的感觉;让我感到心安。 【读音】[yǔ wǒ xīn ān ] 【造句】 1、只有你的微笑能予我心安,只有你的拥抱可以把我填满,只有你手里的那一把钥匙,能把心打开。 2、人与人之远无法消解。以我的视野观点无法替她作出一个能予我心安的解释。因为我们彼此都不是彼此。 2.《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诗》、《南北朝民歌》、唐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楚辞 离 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 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维纫夫蕙茝 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蘅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俟时乎吾将刈 汉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建安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⑵解忧?唯有杜康⑶。 青青子衿⑷,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⑹鹿鸣,食野之苹⑺。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⑻?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⑼,枉用相存⑽。 契阔⑾谈?⒃,心念旧恩⑿。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⒀,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⒁ 周公吐哺⒂,天下归心。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 3.【《诗经·国风·周南·樛木》原文及赏析【原文】 樛木 南有樛木⑴,葛藟累之⑵.乐只君子⑶,福履绥之⑷.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⑸.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⑹.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⑺.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⑻. 【注释】 ⑴樛(jīu 纠):下曲而高的树. ⑵葛藟: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累(léi 雷):攀缘,缠绕. ⑶只:语助. ⑷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⑸荒:掩;盖;覆. ⑹将:扶助也;或释为“大”. ⑺萦(yínɡ 营):缠绕. ⑻成:就也;到来.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作品鉴赏 】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则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读者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无比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就不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详见百科: /ShowLemma.e?sp=l9092083&ch=w.search.baike.unelite。 4.将恐将惧,惟汝与予;将安将乐,汝转弃予 是什么意思 啊 请回复意思是:将来不管是担心受怕,只有我和你两个在一起就好,将来安逸快乐,你却转身抛弃我。 这句话源自于春秋时期佚名所著的《诗经·小雅·谷风》,原句为: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译文: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旋转不停息。当年担惊受怕时,你搂我在怀抱里。如今富裕又安乐,将我抛开全忘记。 扩展资料: “将恐将惧,惟汝与予;将安将乐,汝转弃予”这句话被刘秀引用到抚慰阴丽华的天子诏书中。 公元33年,阴丽华的家中遭遇了巨变。虽然刘秀已经登基9年,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各地的匪患更是延绵不绝。一伙流寇闯入阴家,杀死了阴丽华的母亲和一个弟弟。这对本就幼年丧父的阴丽华,又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悲痛而愧疚的刘秀下了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诏书,在这份诏书中,刘秀不仅直截了当的点明郭圣通的后位是阴丽华让出来的,后面引用的诗经句子,《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 在汉代的诏书中引用的诗经,大多是歌功颂德的官话大话,而这一句来自一首弃妇诗,大意是说:“当初,在我性命危在旦夕终日惶恐之时,与我同患难、共生死的,是她;如今我做了帝王,可谓是功成名就、富贵安乐了,又怎会负她?”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阴丽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雅·谷风 5.诗经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远行的人登上山顶,回头想看看自己的父亲,回想起出门前父亲说:“哎,我儿要去服役,多么辛苦,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完事后赶紧回来,不要停留。” 陟 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征人远役,登高瞻望,想象父母兄弟对他的思念和希望。 陟(音志):登。 岵(音户):有草木的山。 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上:尚。旃(音沾):之,作语助。 犹:可。 屺(音起):无草木的山。 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