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清代版本

1.哪个版本的诗经比较好

《诗经》我推荐中华书局的《诗经注析》,内面有字音,音韵辨析,分章断句,运用现代的新型思想进行赏析,大胆抛掉了古代大多数简单的“美刺”等伦理教化似的观点,这是十分好的,所以诗经版本尤其注意,因为古代很多版本对诗经的分析十分牵强,例如《关雎》硬是被毛氏(古代最权威的诗经解本)说成是“美后妃之德”,这样的观点你能接受么?例外《诗经注析》也能合理吸收古代诗经赏析的经典观点,每篇开头有一个主题的介绍,使读者对诗经篇目大致有个总体的把握,还有一些故事或是背景的介绍,但排版是繁体右排本的。共两本,价格有些贵,大概60左右吧。

例外上海古籍出版社本是中华书局的一个分支,后来分立出来的,它的诗经基本是参照中华书局的,却大肆删减,采用现代白话体,适合只想随便看看的。

万卷出版社的《诗经》注音很好,比较麻烦的字都直接在字上面注音,字体很突出,版本质量居中,价格很经济。18元

其他版本我也翻过一些,觉得论质量上乘皆不如中华书局的《诗经注析》,论经济实用价值又不如万卷出版社的《诗经》。

2.诗经版本推荐

一定需要译文么。。。我总感觉白话的译文会完全的把诗的感觉磨掉。实际上知道具体的词义,诗的大意就了解了,我总感觉“诗”许多都是应该意会的,想用具体语言完全讲明白反倒失去了意味。

《诗经注析》对于了解还是挺不错的。排版也可以,可能是因为竖繁的原因,其实只要多看适应了就好。并且原文就是每句后随注看着才得劲,想看整体的原文上网找很容易的。他的对字词的解释总体是从现代的文学角度入手的,采取诸家观点,比较容易接受。

你给的那本的解释主体是朱熹的《诗集传》,朱传的体系如果你没有一个提前的经学基础可能许多解释不是太好理解。注释还是推荐近人的作品,因为他们还吸收了许多清代大家的解释,对于获取最直观、正确的解释比较有利而非只得一家的观点。他还用了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的“眉评”算作是导读。只是我感觉这些个人观点的著作不像集释性质的书更容易给你一个公平的观点让你自己去思考。所以并不推荐你买这个,容易先入为主的被带走。其实如果你已经对诗的整个体系比较熟了,再看这种早时的著作理解也更方便些。

入门还是推荐程俊英的《诗经注析》。。。说的有点乱,希望你能懂我的意思

选集的话。。。。那实在不行你找本扬之水的《诗经别裁》看看吧。。。虽然我是不大喜欢,但是实在不知道推荐什么了。。。你看着没准还挺好的,有点文艺那种感觉,当然这个写的并不那么严谨哈

3.诗经版本推荐

一定需要译文么。

我总感觉白话的译文会完全的把诗的感觉磨掉。实际上知道具体的词义,诗的大意就了解了,我总感觉“诗”许多都是应该意会的,想用具体语言完全讲明白反倒失去了意味。

《诗经注析》对于了解还是挺不错的。排版也可以,可能是因为竖繁的原因,其实只要多看适应了就好。

并且原文就是每句后随注看着才得劲,想看整体的原文上网找很容易的。他的对字词的解释总体是从现代的文学角度入手的,采取诸家观点,比较容易接受。

你给的那本的解释主体是朱熹的《诗集传》,朱传的体系如果你没有一个提前的经学基础可能许多解释不是太好理解。注释还是推荐近人的作品,因为他们还吸收了许多清代大家的解释,对于获取最直观、正确的解释比较有利而非只得一家的观点。

他还用了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的“眉评”算作是导读。只是我感觉这些个人观点的著作不像集释性质的书更容易给你一个公平的观点让你自己去思考。

所以并不推荐你买这个,容易先入为主的被带走。其实如果你已经对诗的整个体系比较熟了,再看这种早时的著作理解也更方便些。

入门还是推荐程俊英的《诗经注析》。

说的有点乱,希望你能懂我的意思选集的话。

那实在不行你找本扬之水的《诗经别裁》看看吧。

虽然我是不大喜欢,但是实在不知道推荐什么了。

你看着没准还挺好的,有点文艺那种感觉,当然这个写的并不那么严谨哈。

4.诗经现存到底有多少篇

诗经三百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

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

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鄘:后来并入卫

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

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

省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

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

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

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 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

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

篇;鲁颂为公元前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 篇;商颂是公元前8 世纪到公元前7 世

纪宋国的作品,共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

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本典籍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共4 章,收录305 篇作品。

【说明】古籍整理中经常存在“脱字”现象,同时也有个别生僻字符无法采用目前的中文字符集显示,

因此网页中将分别采用替代字符加以表示。其中“□”表示已经佚失的脱字,“■”表示暂时无法显示的字

5.清代学者对于古书有哪些整理

(―)整理古书——清代为再生时期,对于古书之整理,如 本子之校勘,文字之训诂,真伪之考订,无不登峰造极。

如戴东 原、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之治经,钱大昕、赵翼、王 鸣盛、洪亮吉之治史,王念孙、俞樾、孙诒让之治子,戴、王、段、邵晋涵、郝懿行、钱绎、王筠、朱骏声之治古词典,此其著 者也。(二)发现古书一有清一代,刻书之风甚盛,而私家所刻 之书尤为重要,如丛书本、单行本、重刻本、精校本、摹刻本皆 是。

此外又有辑佚一项,如《古经解钩沉》、《小学钩沉》、《玉函山房辑佚书》及《四库全书》中数百种由《永乐大典》辑 出之佚书皆是。

6.求诗经各五首每首要附带鉴赏要求字少的,

诗经没有字很少的啊。

1、《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2、《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

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赏析此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并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句式简单,句义好懂。诗经中很多诗句是变易一两个字的重章叠唱,变易之处形成互文,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全面,本诗也是如此。

综合全文,诗人用“比”先描绘了小小昆虫蜉蝣的羽翅的光艳、鲜洁的特点,然后心动之,触物起兴,自然联想到蜉蝣虽然生命短促,过着不知晦朔的生活,却知道展示本身的价值,从生到死,犹自修饰追求着自己的美丽,作为一名小国中人(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臣民)生命也就是昙花一现。 难道就不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建功立业,发挥自身作为一个人的优点,怎样活的更有价值吗?难道就不会在感叹人生须臾的同时也能不卑不亢地展开自己美丽的翅膀吗?3、《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qi)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yindu),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lv),聊可与娱。赏析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旧说颇有争议。

《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在郑之内乱中“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朱熹《诗集传》则称是“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 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并驳二说曰:“小序谓‘闵乱’,诗绝无此意。按郑国春月,士女出游,士人见之,自言无所系思,而室家聊足娱乐也。

男固贞矣,女不必淫。以‘如云’、‘如荼’之女而皆谓之淫,罪过罪过!”驳得颇为痛快。

但断“缟衣綦巾”者为其妻室,却也未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

可见还是定为恋人,较为妥当。4、《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

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墉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 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

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

7.诗经的注本哪个好

读经一般可从汉注唐疏入手,所以最好还是要看一下《诗经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比较不错,但是中华书局(不太确定,也可能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毛诗传笺通释》并没有附上《诗经》原文,而全部都是解释性的文字。另外王先谦的三家诗考订是很有成就的。

如果你要研究《诗经》音韵问题,可能不太适合看宋人的注本,因为宋人对于叶韵有些滥用。 关于研究《诗经》音韵的问题不知道章太炎黄侃有没有好的资料可以参考,可以去国学论坛或者北大中文论坛询问。

以下是我从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学》一书中摘录整理的有关解释经文的几种体例,你可以稍微了解下。 注、传、说、训、微、故、解、笺、章句:自汉儒始,是时,学贵专门,不相通假,故释经文不出一家之言。

集解、集注、集释、集说:自魏晋始,荟萃众说,以成一书。何晏《论语集解叙》云:“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

正义:唐初最高统治者感到“经学多门,章句繁杂”,令孔颖达、颜师古整理五经义疏,每经只用一家的注解,而不杂他家之说。 《易》从王弼注,《书》从伪孔安国传,《诗》用毛传、郑笺,《传》用杜预注,《礼》用郑玄注。

共计一百八十卷。这是后来合刻《十三经注疏》中最先写成的五部,其他八部,皆遵此例。

“宋学”:注解古书,至宋代而风气大变。有宋一代学者不屑墨守成规,拘束于一家之言,喜欢发挥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推翻前人就说,别创新解,以朱熹为代表。

清代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三《诒经堂续经解序》中说: 能守专家者,莫如郑氏康成。而其于经也,泛滥博涉,彼此通会,故能集一代之长。

能发心得者,莫如朱子。而其于经也,搜采众说,惟是之从,故能为百世之宗。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进一步指出: 由“专家”的途径发展下去,便流于拘隘;由“心得”的途径发展下去,便流于悍肆,这就形成了两派末流的大弊病。 。

8.书市上哪本《诗经》比较经典 注释比较好 封面比较有特色

大学的文学院都会给本科学生列出专业阅读书目,介绍的都是最好的版本。

现代日常阅读的话,《诗经选》余冠英先生选注的最好,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如果你是搞文学研究的,那么就要看古代大家的注释了:

《毛诗正义》唐代,孔颖达

《诗集传》宋代,朱熹

清代学者中注释诗经的大家云集,学术成就今人难以望其向背,著名的有很多,在此只列三个: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诗经通论》清,皮锡瑞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