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发行的唐诗宋词邮票.同道人感觉怎么样集邮爱好者喜欢并予以追捧,但是投资市场上对多媒体邮票并不感兴趣。必竟衡量收藏价值的重要指标发行量尚未公布,在收藏市场上,邮票的题材、发行量、设计等是影响邮票价值及升值潜力的重要因素。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1套6枚,依次印有李白《下江陵》、杜甫《望岳》、节选的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无题》、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登鹳雀楼》,全套邮票面值9.3元,整个版张为竖图。 这套邮票的最特别之处是:小小一套邮票,上面有两万多字的《唐诗三百首》全书,并且可视、可听、可闻、可触,是中国首套多媒体邮票。据介绍,该套邮票采用了雕刻缩微文字将唐诗三百首全文印制在邮票周边,可通过放大镜阅读。而用邮票内专门配备的点读笔点触任意一张邮票,邮票还能开口说话朗诵唐诗。此外,邮票还使用了特殊油墨,能在不同角度看到幻彩效果,而用手触摸邮票后,还能够闻嗅到檀香气味。 2.中国马的邮票有哪些有《庚午年》(特种邮票)、《壬午年》(特种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天马》(工艺品)、《天马》(工艺品)、《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 1、《庚午年》发行时间: 1990年1月5日 《庚午年》特种邮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皮影画手法。票面采用绿底色,使红鬃黑马显得鲜明而又充满生机。 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和皮影画的手法,绿底色上的黑色马身、火红的马鬃、雪白的三蹄、饰红荷花图案的鞍鞯、鲜红的辔头以及脖子上带穗的铃铛等十分醒目,更显得色彩缤纷。整个画面表现出辞旧迎新的喜庆的气氛。 2、《壬午年》发行日期:2002年1月5日 《壬午年》特种邮票也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色。2002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中奖号码,《壬午年》特种邮票的版式二为三等奖,不出售。 3、《甲午年》发行日期:2014年1月5日 《甲午年》特种邮票的设计则参考了中国古代马雕塑,特别是唐三彩马的特征。同时发行《甲午年》邮票版式三(整张枚数:4枚;整张规格:120*130毫米),用于赠送给预订2014全年纪特邮票的预订户。 5、《天马》(工艺品) 发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马的一只后足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据说,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龙雀是风神,飞行的速度特别快,而这匹马却踏着它,赛过了它。 6、《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整版 发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邮票主票图案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的侧影,同时发行的附票图案为“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和宣传口号。这是马踏飞燕第五次入邮。 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期间出土文物》编号邮票,其中第六枚图案“铜奔马”,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马踏飞燕侧面造型。这是马踏飞燕首次进入我国邮票。 1992年4月17日发行的《'92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全套1枚。邮资图是圆形的中国旅游标志中间长城上方为马踏飞燕的剪影;片图为著名的“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昌先生创作的水粉画“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阿福”。 1996年,联合国发行了一枚“马踏飞燕(铜奔马)”邮票,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灰白色的马踏飞燕侧影。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图案为长城上空腾飞的马踏飞燕侧面剪影。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把天马行空、快速腾飞的“马踏飞燕”造型作为自己的标志,象征改革开放后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如神马腾飞,预示旅游业灿烂辉煌的美好明天。2002年1月10日发行的《马踏飞燕》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套1枚。 邮资图为马踏飞燕的侧影。2012年8月1日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其中第三枚“大漠雄关”,图案中的近景配图为“马踏飞燕”。 7、《奔马》发行日期:1978年5月5日 中国珍邮—奔马为纪念奔马邮票发行35周年,永恒纪念徐悲鸿大师悲鸿人生及艺术成就,重温经典邮票的文化魅力,经徐悲鸿纪念馆独家授权,廖静文女士题字,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作序。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大师设计并题名,由国家权威机构中国邮政和中钞长城联合出品,中国珍邮系列之扛鼎之作——《奔马》纯金/纯银珍藏版面世,含贵金属邮票金银砖和纪念珍藏册。 扩展资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在中国,主要包括每到马年发行的生肖纪念邮票。在外国,也有以马为题材的邮票。 近年来,部分外国邮政也开始发行生肖马的纪念邮票。1950年2月1日,日本发行了贺年邮票一套,这是世界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 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流传到日本,已融入日本的主体文化之中,日本至今仍有同中国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民俗传统;随着宋明清三代下南洋,十二生肖又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结束闭关锁国,十二生肖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外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上,一般都印有中文或英文或中、英文“马年”、“狗年”等文字,主题都很明确,一眼就可以看出。 2014年1月7日,澳大利亚邮局推出了中国农历新年马年设计的邮票,此套邮票共2枚,一枚面值1.8澳元,相当于人民币9.7元,上面印有中文“马”字,一枚面值60澳分,约合人民币3.2元,上面印有艺术设计的马。2014年1月为了迎接中国农历马年,列支敦士登公国再次发行了生肖邮票,面值1.90瑞士法郎,由史蒂芬·厄恩设计。 邮票选用红色,因为红色是中国象征好运的色彩。设计者采用了金银丝剪影的马图形象,并在工艺上采用体现当前工艺水平的激光技术,使得票图呈缕空状,宛若中国传统春节常见的剪纸窗花。 为了更加实用和。 3.“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这不余光中的乡愁么? 应该算是一种维系吧,或者说联系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4.《乡愁》(乡愁)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四个表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正如乡愁这首诗一样的含有情意. 邮票是一种意象,诗中的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思乡情怀.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表现乡愁的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修饰的词如下: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这些词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微小、简单、切实、容易逾越.在诗中都反映出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从小到大,随着诗人的成长,指代乡愁的事物不断变化,但,实质都是对土地、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无法忘怀的感情.。 5.各种鸟类邮票图片您好,根据您的的要求,我为您提供1982年发行的《益鸟》邮票资料,图片可到该网站浏览。 第1图【戴胜】俗名“臭姑鸪”。属鸟纲戴胜科。 体长约30厘米,棕栗色。羽冠呈扇状,颇美丽。 颈和胸等处色同羽冠但较浅,下背和肩羽黑褐色且有棕、白色斑,尾羽黑色,中部有白斑。以昆虫为食,其中所吃的金针虫、天牛幼虫、蝼蛄和行军虫等害虫占88%,蜘蛛占12%,为农林益鸟。 喜在树洞或墙窟窿间营巢,并常独栖于田野。鸣叫时,羽冠高高耸起,随着由高而低的叫声,上下点头;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以北地区多为旅鸟和夏候鸟。 邮票画面上,为一只栖息于岩石上的戴胜鸟,冠羽宽宽,长嘴尖尖,很有特点。第2图【家燕】属鸟纲燕科。 体长约17厘米。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棕色,前胸黑褐相间,**其余部分带白色,尾基处有一行白色。 家燕飞行速度达98米/秒。善于在飞行中急速变换方向捕捉害虫,每只家燕平均日食害虫450条,一个夏天能吃掉近百万只苍蝇、蚊子、蚜虫、虻虫、椿象等,是著名的农林益鸟。 喜营巢于屋檐下。每年二三月间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人内地,标致着春天已经来临。 自居易有诗《钱塘江春行:》描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到九、十月间即返回南洋、印度、澳洲过冬。 邮票画面上,为两只家燕在柳枝间雀跃啁啾,极富生活气息。但实际上,家燕是从不站在树上的,它们是站在屋檐、地面或电线上。 钱行健所撰《画鸟歌诀》中须有“鸽燕不栖树,画时需留神”之句。第3图【黑枕黄鹂】俗名黄莺、黄鸟、黑枕黄莺。 属鸟纲黄鹂科。雄鸟羽毛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 雌鸟羽毛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却有黑色条纹,直到第三年才逐渐消失。 卵为粉红色,通常每窝为4枚。主要吃枯叶蛾、松毛虫、土蝗、苹果舟型毛虫、星梨毛虫等。 它在育雏的16天中,至少能吃掉1000多条害虫,对森林、果树益处甚大。喜营巢于树梢的枝杈处,经常生活在平原和丘陵地带,极少落地。 在我国台湾和海南岛为留鸟,而在我国其它地区则为候鸟。春夏飞来我国大陆和日本,到了秋冬则迁到印度、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 其羽毛艳丽悦目,鸣叫声婉转动听,历代文人多有诗文赞颂,其中以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为最著。邮票画面上,为一只振翅枝间,放声鸣唱的黑枕黄鹂展现了其形神兼备之风采。 第4图【大山雀】属鸟纲山雀科。体长约13厘米。 头部羽毛呈蓝褐色,颊部白色。以梨象岬、青刺蛾、蝗虫、椿象和天蛾幼虫为食,尤喜食松毛虫。 每对大山雀在育雏期间能消灭12000至14 000条害虫。据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对鸟胃的剖析,证明它们的食物中74%是害虫。 是重要的园林益鸟。喜营巢于山区的森林中,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并喜群居,不怕人,在庭院中也常见。邮票画面上,为两只大山雀正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啄食不止,充分表现了它们的生活习性。 第5图【斑啄木鸟】属鸟纲,啄木鸟科。体长约22厘米。 体羽上黑下白,羽翅黑中带白斑,头顶有红斑,尾下复羽呈深红色。嘴强直而端尖,呈长圆锥状,舌细长能伸缩,富有粘液。 舌尖端列生小刺钩。每脚有4趾,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各趾均有锐爪,便于抓牢树干。 尾羽呈楔形,羽轴粗硬而有弹性,可以用来支撑身体而不致下滑,并能平稳地沿着树干向上跳跃和灵活地绕树干转动,边走边用锥形长硬嘴敲击,一旦发现有虫,便会啄破树皮,用长舌钩出害虫吃掉。用此方法,每天可吃掉上百条藏在树中的害虫。 它所吃的害虫主要有象岬、天牛幼虫、金龟岬、螟蛾、花椿象、蝗卵等。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十几亩的森林免遭虫害,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医生。 唐代诗人朱庆余特赋诗一首《啄木儿》:“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嗔无事不频飞。” 生动地刻划出终El辛劳,为树除害的啄木鸟的形象。另外,啄木鸟在叩树找虫时,其速度极快,啄木频率达到每秒15至16次,因此其头部所受到的冲击力等于所受重力的1 000倍。 科学家们正是根据啄木鸟结构和防震原理,利用仿生学,设计出各种安全帽和防震盔。邮票画面上,一只啄木鸟正在树干上,聚精会神地啄树吸虫,表现出森林大夫的敬业精神。 小型张【杜鹃】又叫“布谷”、“喀咕”,因其叫声而得名。属鸟纲杜鹃科。 大杜鹃大小与家鸽近似,体呈灰褐色,胸腹有细致的黑色横纹,尾羽上有一些白色圆点,叫声为“喀咕一喀咕”,二声一度。小杜鹃体型略小,其它与大杜鹃类似,但叫声为“咕咕喀咕”,四声一度。 喜食松毛虫、舞毒蛾、蚱蜢、金龟子、大青水蛾等害虫,食量较大,每小时可吃掉害虫100多条。愿在近水的开阔林地栖息,性情孤僻,不合群,不筑巢,六月份繁殖时,把卵产在其它鸟的巢中,由别种鸟代孵喂雏,几天后孵出的小杜鹃便能独立生活。 杜鹃的这种生殖现象,我国古代早已发现。《诗经·砖氢精》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并有“鹊巢鸠占”的成语,“鸠”即是大杜鹃的古称。杜甫诗也说:杜鹃“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馁其子,礼若奉至尊。”小型张邮票图外为一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