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借古讽今的诗歌

1.借古讽今的诗句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六国论》文中最后一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求借古讽今内容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作家。

散曲是元代盛行的一种诗歌形式。这首《山坡羊》是元代散曲的名篇。

①山坡羊——曲调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京城咸阳,西汉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⑦宫阙——皇宫建筑。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扔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

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字,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半,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

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屿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刘禹锡 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番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孙皓的千寻铁锁,并没有挽回东吴被灭亡的命运。诗人的感叹中,深寓着历史的教训。

「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六朝旧事随水而逝,早已化为缥缈的尘埃,散落在历史的脚后。花开花落,云舒云卷,石城依旧,厮守着它的记忆…… 「金陵五题。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煊赫了二百年的王谢世族的没落 「金陵五题。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金陵五题。

生公讲堂」刘禹锡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金陵五题。江令宅」刘禹锡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台城怀古」刘禹锡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写梁陈的荒淫亡国,都是关系六朝历史的大事。

「古词二首(一作讽古)」刘禹锡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咏史二首」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金陵怀古」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登司马错古城」刘禹锡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

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

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

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韩信庙」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刘禹锡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 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故洛城古墙」刘禹锡 粉落椒飞知几春,风吹雨洒旋成尘。 莫言一片危基在,犹过无穷来往人。

3.如何让鉴赏借古讽今的诗歌

三楼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考试这个现实还是要面对的啊。。

答题时第一步把诗人用的典故摆出来,也就是古的那一部分

第二步分析今和古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这时一般都有对比或者衬托的表现手法,也要顺带写下,增加踩中考点的几率,然后详细分析一下

第三步诗人借古讽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大概就这套数,一般这种题目是诗歌鉴赏中比较简单的,诗中用的典故一般都不会很生僻的,有的时候诗人生活时代和经历会标注出来,注意看这部分,和情感也能有关

唉,读诗还是不要太功利了,灵感会被渐渐磨掉的

4.借古讽今的诗句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六国论》文中最后一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哪位能帮忙找十首怀古诗,即借古讽今的诗

1.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为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苏轼《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4.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故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