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临猗的诗歌

1.山西临猗的猗怎么读

猗拼音:

[yī,yǐ]

读第一声:yī

常用词组

猗顿 yī dùn

春秋时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积累了很多财物。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临猗县组建于1954年,以其县域由原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组成,因取两县名首字,命名为临猗县。“猗氏”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国,。《路史》云:“夏有猗国。”《河图括地象》云:“猗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今河东有猗氏城。”《蒲州府志》亦云:“猗氏县郇瑕氏之墟也,春秋令狐地。秦世以有古猗氏国,因称猗氏。”

2.临猗县的文化

临猗文化源远流长,远古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境内皆有遗迹;春秋时期的郇遗址以及汉魏碑碣等珍贵文物尚存。

临猗县1991年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2009年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强县”。 设施:先后兴建了文化综合大楼、文化中心、图书馆大楼、博物馆办公楼、县影院、县剧团排练厅等一批文化设施,建立健全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了三级群众文化网络。

至2007年,全县拥有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群众艺术馆1个;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80个;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2500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团体:1997年7月,临猗县王申村威风锣鼓赴香港参加“龙的光辉”庆回归大汇演;1998年春节,城关镇贵戚坊春蕾儿童文化园排演的鼓乐“果乡娃娃闹新春”,应邀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天南地北喜迎春”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好评。

戏剧:临猗眉户剧团自1952年建团以来,坚持编演现代戏,深入山庄窝铺送戏下乡,被誉为“硬骨头剧团”。演出1.4万场,四次进京演出,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大型现代眉户戏《一颗红心》、《涧水东流》、《唢呐情》三上银幕,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戏缘》、《张小民》获“五个一工程”奖,《酸枣树·甜枣树》获“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82项大奖,《十里花香》获第七届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23块奖牌。 。

3.临猗的苹果说明文200字

苹果大家都很熟悉,它英文名字是(APPLE).大部分的苹果颜色是红色的,口感清香甜脆.产地比较广泛,世界许多国家都种植这种水果.我国苹果产地分布的比较广泛.据我所知分别产自南方和北方.

苹果里含有维生素和酸类物质.维生素很丰富,有维生素A、有维生素B1、有维生素B2、有维生素B6、有维生素C还有有维生素E.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苹果酸可以代谢热量,防止下半身肥胖.

苹果的用处也很广泛.可以榨汁、可以做苹果派、可以做果酱.用苹果做出来的东西很好吃.

苹果树的样子,你们知道吗?

苹果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左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光滑.单叶互生,椭圆至卵圆形,叶缘有锯齿.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时带粉红色,雄蕊20枚,花柱5枚.果实为仁果,颜色及大小因品种而异.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为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4.运城临猗

临猗古称郇阳,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解放。

1949年2月15日,猗氏、临晋属晋南行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于运城专员公署。

1954年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

位居黄河中游秦晋豫金三角地带,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具有四千年灿烂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临猗县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平畴万顷、草木繁茂的自然环境,令郇伯封国,猗顿富兴;沃饶近盐、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建有猗国,几成晋拟都之地。

5.介绍临猗的英语作文

My hometown in Linyi. Sand everywhere there before, very desolate.Traffic blocking。

Now ,the railway connecting the capital,there is very beautiful. In the middle of the village there is a small river before. Middle Creek has a pond with lotus in full bloom, there are many fish enjoy swimming in. Planted with almond trees around the village, a tree covered with sweet fruit. In front of every house loaded with beautiful flowers. Happy people live her。

6.帮我找一个赞美家乡的诗歌 急

有关临汾的诗2006-12-21 16:26 题平阳郡桥边柳树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拜谒尧庙 范仲淹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一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 平水神祠 段成己 不到灵祠十五年,水光山色尚依然。

京人莫说西湖子,不溉民田溉福田。 平阳道中 于歉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无题 无名氏 万树飞沙杂暮烟,鬓云历乱舞风前。

马强手弱寒鞭滞,回首乡关落日边。 二月朔同人游龙子祠 孔尚任 远隔红尘水树幽,宜人景物失乡愁。

含烟店柳从容发,破冻山泉放肆流。 古寺春寒须问酒,重峦雪霁好登楼。

风雷龙子何年去?遗事闲从父老求。 咏席师 明·李咨 忆昔陶唐时,光岳气完好。

生此华封俦,结寓山之窈。 夕眠松石云,朝歌羲黄道。

胡为击壤歌,薄言泻怀抱。 噩噩太古风,降世谁同调。

独怜荒冢头,离离半秋草。 ——《民国·襄陵县新志》 注:席师:人称陶唐席老师,襄陵城东南席村人。

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

作者李咨,字汝弼,河间故城人,进士。明成化十二年(1476知襄陵县事,为政清廉,后擢升为湖广监察御史。

张蒙溪 明·李咨 门楹夕照明,村墟霭林木。 蒙溪解组归,曾此易风俗。

衣冠不随时,礼乐教儿读。 岂直闺门间,里门仍修睦。

遗风尚凛然,后学多私淑。 吊古拂残碑,(虚见)欷奠(酉雨)酉录 。

——《民国·襄陵县新志》 注:张蒙溪,名著,字仲明,号蒙溪,元代教育家、学者,平阳路儒学教授。襄陵张相村人。

过文中子祠 明·薛 王宣 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 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

良时旷奠与,鸣鸟寂不闻。 悠悠礼乐志,路与麇鹿群。

颓波游东极,寒雪满西津。 旨在经世言,淆杂多芜榛。

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清光绪·太平县志》 注:文中子为王通谥号。

王通字仲淹,太平万王村人。万王村古称万春乡,该村有王通故居、陵园。

村东龙门沟土龛中有王通读书处,亦其授徒所在,被誉为“文洞墨香”,为“太平县八景”之一。王通因不为文帝所用,教授于河汾之间,从学者甚众。

著有《中说》二十篇。 作者薛王宣,明代河津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诗人、学者。

谥号文清,诗文收入《薛文清集》。 龙门书院怀古 清·张钟秀 宅旁龙门禹凿余, 长安献策意何如。

断崖千仞自临水, 古洞一方曾读书。 桐老半生难计尺, 鲤登欲化不惊鱼。

河汾弟子多名世, 仰止高山镇起予。 ——《清光绪·太平县志》 注:龙门书院在太平县城西门外文中子祠。

因王通讲学于龙门沟而得名。该县旧无书院,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邹学都锐意振兴文教,建讲道河汾堂于此,后又建号舍、门楼、牌坊等。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县张学都捐俸修额款题名“龙门书院”。 作者张钟秀,号鹿岩,原籍直隶(今河北)束鹿县,举人。

清乾隆四十年任太平知县,升府同知。 本诗长安献策言王通献《太平十二策》不为所用事。

题文中子读书洞处 清·昊 王典 废洞依稀石麓阴, 山灵招我一来寻。 泥横残篆碑犹在, 门掩苍崖鸟乱吟。

献策原知非钓主, 退耕何事已违心。 沉浮千载谁能识, 房魏区区尚古今。

——《清乾隆·乡宁县志》 注:文中子读书洞为乡宁西南旁通峪一天然石龛,有文中子塑象及暖阁等。 作者昊 王典 ,清代乡宁人。

饯春陔谭邑侯荣调河津·兴文教 清·柴友梓 独振文翁化,荒郊辟草莱。 门前成李荫,爨下识桐材。

玉向蓝田种,珠从合浦来。 登龙欣在望,多士愿追陪。

——《民国·襄陵县新志》 注:谭邑侯名廷荣,字春陔,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知襄陵县事,政绩卓著,后调河津。

离任前襄陵姑汾书院山长柴友梓为其赋诗饯行。原作四首今录其一。

邑令谭春陔尊师重教,到任五年为姑汾书院集资两千。书院初具规模,任教者均知名之士,生童不下百人,邻县学子闻风前来就读,前后几科,高中者颇多。

作者柴友梓,襄陵京安村人,咸丰丙辰科举人。 紫川书院新成志喜 清·党应标 山傅蒲子峻,地入午城偏。

唐帝风犹在,两河教尚宣。 神君治复古,多士志希贤。

顷刻瞻轮奂,从容听管弦。 轩窗临紫水,灯火映青毡。

庭尽栽松柏,田还计粥 。 开筵皆少长,献艺定妍。

学用三冬足,书须二酉媸研。 喜看台陵骏,自愧座无 。

敬业逢良会,谈经忌俗诠。 厦成应共庆,鞭向谁问先。

莫负文翁化,清时各勉旃。 ——《清康熙·隰州志》 注:紫川书院康熙四十七年(1708)创建。

位于隰州城内安国寺东。 作者党应标,阳曲(今太原)人。

课诸生有感 清·杨试 门外青山万木森, 懒云阁雨晚阴阴。 百年贾傅忧时策, 此日文翁化欲心。

黑豆登场民有望, 黄芽覆岭路难寻。 伐檀歌罢霜台静, 响断苏湖木铎音。

——《清康熙·隰州志》 注:课诸生即考查学生课业。 作者杨试清代人,隰州提学。

玉峰书院杂咏 清·祁宿藻 义学寻踪 层楼曲槛旧帘栊, 范水模山忆孔公。 绛帐于今春寂寂, 虚堂尚见屋穹穹。

参差树木 高鸟, 欹侧墙垣似。

7.山西临猗县的地形特点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

辖区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30"--110°54′38″,北纬34°58′52″—35°18′47″。

辖区经受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使地貌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

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