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神经诗经

1.《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本名《诗》,又名《诗三百》, 汉代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产生于今陕、晋、豫、鲁、鄂等地'反映500年间社会现实。

共三百零五 篇,分“风” “雅” “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 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国 风》部分,学者一般认为是民间诗歌,多揭 露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映人民的劳动和爱情, 最有价值。《雅》《颂》部分,或宴会乐歌,或祀 神祭祖,虽也有些暴露时政之作,但以歌功 颂德、宣扬天命为多。

形式以四言为主,杂 以三五六言,也有七八言等。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其优秀篇章,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和谐,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毛诗》 为古文诗学,魏晋以后通行,有汉代郑玄的《毛 诗笺》、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清代 陈奂的《诗毛氏传疏》。

宋代朱熹的《诗集传》则杂采《毛诗》《郑笔》,间有三家诗义。《诗 经》对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 影响。

2.什么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原名《诗》,因 其收录了305篇作品,人们又称它为“诗三百”,后来被儒家尊奉为经典之 一,故而称为《诗经》。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诗经》即已编订成书, 而其具体作品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孔子曾云:“吾自卫反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看来孔子 对《诗经》的编订有过一定的贡献。

“诗三百”均为配乐演唱的乐歌,主要来源于民间采集和公卿列士的投 献,再经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而成。《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

这是根据入乐时音乐特 点的不同而划分的。《风》,亦称《国风》,共包括15国风,按当时不同地 域的诸侯国命名,因而所谓国风即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地方乐曲。

这一部分共收诗160篇。《雅》即“正”,是指王畿内宫廷贵族所用的标准音乐,它们 相对于各地的“土乐”自然要以“正乐”相标榜。

其中因又有一些具体的区 别,故而又分《小雅》和《大雅》,分别收74篇和31篇。《颂》是祭神祭祖 时所用的歌舞曲,是典型的庙堂乐章。

三类中以国风和小雅中的部分作品文 学成就最局。《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美刺(赞美和讽刺)诗、爱情婚姻诗、农 事征役诗、周民族史诗等等,其中尤以前两类成就最高。

美刺诗表现了诗人悯时伤乱、愤世哀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 批判性和斗争性。它们或借史讽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大 雅•荡》),或直斥佞臣:“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吴!” (《小雅•巷伯》)甚至直接把奴隶主剥削阶级 比成贪婪可憎的大老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魏风•硕鼠》),对他们的不劳而获发出了愤怒的抗议:“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姮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婚恋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言其情”,无论是“男悦女之词”还是“女 惑男之语”,也无论是写青年男女思慕幽会,还是写弃妇的悲伤悔恨,都情 真意挚,感人至深。 如《诗经》的第一首《周南•关雎》,描写男子对“窈 窕淑女”的狂热追求已到了 “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的地步。

又如《郑 风•溱洧》,描写男女青年在郊外幽会曰:“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充 满了甜蜜和温馨。又如《鄘风•柏舟》,一方面写女子对男子的痴情曰: “之死矢靡它!” 一方面又写她对父母干涉的不满:“母也天只,不谅人 只! ”这些描写全从胸中涌出,使人感到中华民族于远古时期,在爱情上曾 是相当热烈开朗、真率执着的。

《诗经》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它具有朴素的现实主义特色和朴实 自然的艺术风格。

它的创作原则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春秋公 羊传》卷十六)和“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咏歌,各言其伤”(《汉 书•食货志》),因而写的都是眼前事,心中情,朴素自然,真实生动。 它善于使用生动形象的赋比兴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卷一中解释道: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目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其中,赋当然是一^切文学最基本的描述手 段,而比兴则是构成诗之特色的重要手段。

《诗经》用比,得心应手,“或 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 如《卫风•硕人》形容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瓤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兴是为了起兴 发咏,故而带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的意味,如诗经的第一篇 《关雎》就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鸟儿雌雄的和鸣来起兴,引出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男女之情的感发,十分生动自然。

诗经在语言句式和篇章结构上也独具特色。在词汇上它多用虚词、语 气词、双声叠韵词。

在句式上它以四言为主,每句二拍,杂以一、二、三、五、六、七、八言,“短以取劲,长以取妍,疏密错综,最是文章妙境”(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在篇章结构上它常采用联章复沓、回环往复 的手法,再加之韵脚和谐,声调铿锵,非常便于入乐,并能产生强烈的音乐 美。

凡此种种都对后世的诗歌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尤其是注重现实描写的传 统成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流派的源头,更具有深远意义。

3.忍经是诗经吗

你好。

【忍经】: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

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忍经距离诗经晚了2000多年了.。

【诗经】共305篇,是反映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

不含任何《经》类。

4.《诗经》中有哪些经典篇目

(1)《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 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 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 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 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费其实。之子于 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 子于归,宜其家人。

(3) 《诗经•国风•邺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 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 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 嗟洵兮,不我信兮! (4) 《诗经•国风•邺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 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 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 人,母氏劳苦。

晛皖黄鸟,载好其音。有子 七人,莫慰母心。

(5)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纲衣。齐侯之子,卫 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瓤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 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帻镳镳,翟 莽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施众秽秽,鳢鲔发发。

葭英揭 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 (6)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玫。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7) 《诗经。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 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 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8)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 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 日不见,如三岁兮! (9) 《诗经•国风•郑风•子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 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曰 不见,如三月兮! (10) 《诗经•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7K—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 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釆采,白露 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1)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 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

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効。我 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 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5.《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学典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主要收集了自周 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最后编定成书。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共74篇。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 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 乐可能比较舒缓。 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以商颂为例): 《那》、《烈祖》、《玄鸟》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殷武》的祭 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 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 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诗经》是什么体裁

《诗经》是民谣体,来自于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如原生态歌曲一般,直 白,透明,简单,和谐。

没有文人的矫饰造作,天真朴素,自然剔透,雅正 纯真,琴瑟友之,无轻薄之意,有清透之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 的水和其伴生的植物,起伏于“风、雅、颂、赋、比、兴”之间,几乎每一 首诗开端,都由水和植物来“比兴”。

诗韵悠扬,荡起乐符,演奏着相思、怀 人、悼亡、嘣恋等人生体验和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径走入圆满 之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