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彼苍天者,歼我良人意思是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出自《国风·秦风·黄鸟》,为先秦华夏族民歌,作者无名氏。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 原文如下: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国风·秦风·黄鸟》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是春秋时秦人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国优秀人才——子车氏三子的挽诗。可谓恻怆悲号,哀辞之祖。 译文如下: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 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 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 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作品注释如下: ⑴交交:鸟鸣声。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黄鸟:即黄雀。 ⑵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 ⑶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⑷子车:复姓。奄息:字奄,名息。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虎同此,这三人是当时秦国有名的贤臣。 扩展资料: 秦穆公死前就想让群臣和他一道同赴黄泉,一次与群臣饮酒,趁大家喝得晕头糊脑时说:“咱们君臣,生时同乐,死后也要同哀呀。”而奄息、仲行、针虎三个大臣当场表态,愿随他共死。 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任好死,殉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 其中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也允诺随之殉葬而死,这三兄弟是秦国的贤者,人们哀悼他们,于是创作了这首挽歌,诗中表达了对极度残忍的活人殉葬制的控诉,以及秦人对于三良的惋惜,也见出秦人对于暴君的憎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秦风·黄鸟 2.跪求~<诗经>中的<黄鸟>诗经·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1]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2]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作品注释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1]奄息:仲行 [2]针虎:子车之子 3.牧遥出自诗经里那一句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于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 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注释】:赞畜牧兴旺,牛羊繁盛。 犉(音闰,二声):黄牛黑唇。一说牛七尺为犉。 濈濈(音及):聚集貌。 湿湿(音气):牲畜耳朵摇动貌。 讹:动。 何(音贺):同荷。担,引申为戴。 物:颜色。 蒸:粗曰薪,细曰蒸。 矜矜、兢兢:坚强貌。 骞:亏。崩:群疾也。 升:登。指入圈。 众:螽。蝗虫。 旐、旟:旗名。龟蛇为旐,鸟隼为旟。 溱溱(音真):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