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的一段话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2.诗名里带兮字的诗词有哪些屈原的离骚吧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这是其中比较出名的段子 3.楚辞里的兮有什么作用《楚辞》几乎每句都有“兮”字,《诗经》中偶尔也用“兮”字,但它们不仅在量上有分别,在性质上也完全不同。 《诗经》里的“兮”字分三种。 第一种表情成分最重,如《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 风其吹汝 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 第二种表情稍轻,约等于“也”,如《鄘风·君子偕老》 之子之清扬 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 邦之媛也 第三种表情最轻,用得最普通,如《齐风·还》 子之还兮 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 揖我谓我儇兮 以上三种“兮”又可归为一类——表情,可是“兮”在《楚辞》里完全离开了表情的作用。例如: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为何句子上半有兮而下半没有呢?《楚辞》里的句法本来十九是上下对称的,即上下感情相等。若句子上半用兮,下半则应由同样的表情。可见,这里的兮并非表情。它之用于句子上半,颇近于《诗经》里表情较重的一二种形式,可是它却相反的没有表情作用。 所以,《楚辞》中的“兮”字乃是一个纯粹句读上的作用,它的目的只在让句子在自身的中央得一个较长的休息时间。当它遇到需要表情字的时候,就再用其他的语吻字,例如: 忳鬰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从这里可以说明,《楚辞》是一个最特殊的字,既不含字义,又非语吻字。它似乎只是一个音符,最有力量构地成诗的节奏。 4.有一首古诗词,里面有良人,兮的,是什么追忆相思苦,难言心中伤;相思亦思相、良人在何方 。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5.诗经中“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是什么意思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题解]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辛苦寻找,亲,给个好评哟!】 6.诗经 中“终不离兮”出自哪篇“终不离兮”这首诗句并非出自《诗经》,而是出自《秦时明月.诸子百家》,现代作品。 原文如下: 北岭有雁,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翼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赏析: “北林有雁 羽若雪兮”是说北边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大雁,羽毛像雪一样洁白。第一句抬出要描写的对象,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解释说明,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朔风哀哀 比翼南飞”是说在朔风中比翼南飞。北边的大雁向南飞是很合理的,且大雁本就有南飞的习性。故应是“南飞”而非“难飞”。 “翼折雨兮 奈之若何”是说翅膀被雨水摧残,飞不了了,又该怎么办呢。“翼折雨兮”是一句省略句。省去“翼为折雨兮”的“为”字。 “折”字为“摧残”之意,正好对应雪女那句话。若为“欲折羽兮”实在不通。“朔风凛凛 ,终不离兮”是合句。总结全诗,同时也承接上句:即使你翅膀被雨水摧残,飞不了了,我也终将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