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 车 马 古诗词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古 从 军 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古代车马的称谓车舆。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 古人乘车是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乘"。舆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叫做。舆前部的横木可以凭倚扶手,叫做式(轼)。古人在行车途中用扶式俯首的姿势表示敬礼,这种致敬的动作也叫做式。 扩展资料: 车马器是指用于中国古代车马上的青铜配件。车马器的出现是同中回车马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相关联的。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车子实物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马车,目前已发现数十辆。 这些马车多被埋葬于贵族的墓莽旁边,一般一座车马坑中埋放12辆车。多数马车上有青铜制作的车马器,有的车箱内还有兵器和驾驭马车所用的器具,有的马车边还埋有驾车的驭夫。西周时期是车马制度开始出现的时代,马车被作为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战国晚期,骑兵逐渐取代战车成为主要的作战手段,并且主要被作为出行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汉代车马器分为两类:御马器和御车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车舆 3.关于 车 马 古诗词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4.关于古代车马的资料车马并举 1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3 .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文采用引用说明的方法,引用古书十八处。从先秦的《诗经》、《论语》《左传》直到唐代王勃的作品,时间跨度为两千年。在引用时,有的只引用,不说明;有的引用后略加说明;有的引用后详加说明。引用包括了两种形式:1、直接引用,即直接引用古书上的叙述作为印证,如举例说明“车马并举”就引用了《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和《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撼。”充分地印证了“车马”确实是“并举”的。 2、结合解释的引用,在引用经典时,恐语焉不详,引起误解,而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如说明“驾四马为驷”,引用《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继之以解释,这不在于说他有四千匹马,而在于说他有一千乘车。这样,便使读者能从“车马并举”的特点来理解“驷”的含义。 本文引证有十处未加以说明,其中《诗经·唐风·山有枢》、《论语·公冶长》在于证明古书上常常车马并举。《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颖考叔争车,颖考叔挟 以走”,是说拿走 这辆兵车(小车)就不能驾驶,证明 是用于小车的。《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侍于衡也”,“在舆”是指乘着小车。另外六处为《老子》、《淮南子》、《论语·为政》《左传·宣公二年》、《楚辞·国殇》《滕王阁序》,这些例句本义是所要说明的意义,所以不用说明。一句话是为了证明某一点,所以不必用说明。 作详细说明的例句有《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因为轨有歧义,前一个相当于軎的意义,不为人们所知,所以对“济盈不济轨”一句要详加解释。后一个相当于辙的意义,但和车马的构造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引“今天下车同轨”而详加解释。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故事,提出两种观点: 孔颖达认为这个春秋末期 (鲁昭公二十五年系公元前514年,战国前38年)仍不单骑,刘炫认为这正是单骑的开始,也就是单骑开始不早于春秋末期。苏秦的话是对当权不久的赵肃侯说的。赵肃侯在位的时间为公元前349--326年。“车千乘,骑万匹”,马数远远超过车数,所以战国中期确实有单骑了。为了说明情况,所以就详加解释了。 凡经过说明,就能使人理解的,就不举例。例如什么是舆、、、轴等。一经说明了,就没有举例。有三种情况非举例不可:1、非有例证,不足以使人信服。例如“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就必须举例,而且举一个还不够。 2、一个词有两种意义,不举例就无法说明,如轨。一种事物有两种名称,如辕与 , 与 ,也要举例说明。 3、举例更能加强说明效果的,如举《淮南子》的一句话说明辖的重要。 总的说来,文章在举例中,无论引用古书或典故,或详或略,对于说明事物的基本特征,都是切实有力的,毋庸辨驳地证明了它们的确凿性,这就相当清晰地表现了文章说明事物的科学性。 5.诗经中的考盘和硕人分别是什么意思用白话文解释出自《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1.考盘 kǎo pán 释义:也写作考槃,考盘,考磐。考,成;槃,乐。陈奂传疏:「成乐者,谓成德乐道也。」即成就品德、喜好圣贤之道的意思。 例:唐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宋苏辙《次韵秦观见寄》:「考槃溪山间,自献耻干谒。」 2.硕人 shuò rén 释义:在这句诗中,意思是贤德之人。 例:宋王安石《祭范颍州仲淹文》:「硕人今亡,邦国之忧。」 同样在《诗经》中,它还有美人的意思。 例:《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6.诗经 山有枢作者《山有枢》,《诗经·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这一说法毫无史实根据,不足为信。从诗歌本身来考察,认为它该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