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风雨韵读

1.帮我找一下诗经中风雨的带拼音版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

①喈喈 (jie):鸡叫的声音。②云:语气助词,无实义。胡:怎么。 夷:平。③胶胶:鸡叫的声音。④瘳(chou):病好,病痊愈。 ⑤晦:昏暗。

译文

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宁静 !

风吹雨打多潇潇,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风吹雨打天地昏,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欢喜!

赏析

这大概是类似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心中的那种幻觉:当想念某种东西到了极点的时候,幻想似乎成了现实,真假不辨,甚至确信幻觉就是现实。

对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来说,这是幼稚和荒唐的;而对喜欢幻想的浪漫主义者来说,这却是美好和必需的。政治家、实业家一类的人,多半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人、艺术家、情人,大多是善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

以浪漫的心情去体察一位苦苦思念和等待的情人的苦衷,最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触动我们想象的翅膀。

苦苦等待和思念的现实是冷酷的,痛苦的,沉闷的,而幻想则给人以甜蜜的安慰,神秘的魁力。如果没有了幻想,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和希望,失去了灵魂的支撑。过着没有灵魂支撑的生活,就如同随波逐流的稻草。有了幻想,再苦再难的现实都可以去面对,在其中坚持下去。其实,岂止是恋爱,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如此。

2.求教,诗经中的读音问题

诗经的韵读在我看来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诗经所创生的先秦时期音韵分类属于上古音,关于其韵部的分类至今未成定论,讨论中比较有意义的是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他在诗经韵读部分中列出了每一首诗的拟音。 第二个是诗经中每一个字的读音并非一定就是本字的读音,这里我们并不考虑语音的变迁。

因为字与词在运用之中经常会有假借的情况出现,所以这里需要依靠训诂学的知识去破假借,以明其本字,故而读音可能与你在古汉语词典之中查的不一样。当然这个不用靠我们去做,自汉儒始至当代一直在有人做这个。

我们只需好好地利用已经研究出来的结果就好。唐代之时已经形成用具有规律的反切标示字音的方法,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即有诗经的韵读,我们现在的韵读多是依照当时的标示以及不断的修改而确定的。

所以说现在读的话虽然经过了语音转变,但是总的还是可信的。

3.请教什么是韵读:《诗经注析》里每一句后都有韵读,不懂,麻烦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诗经押上古三十韵式。

上古三十韵部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三类。分别是:

阴声韵:之部、支部、鱼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

入声韵:职部、锡部、铎部、屋部、药部、觉部、物部、质部、月部、缉部、叶部

阳声韵:蒸部、耕部、阳部、东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谈部

补:

古代汉语>; 殷国光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35页到第337页.

"。.清初的古音学家顾炎武在陈第思想和著作的启发下,对《诗经》、《楚辞》等韵文的用韵做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将古韵分为十部,写下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等五种阐明古韵的著作,合称《音学五书》。

后来的古音学家(如: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章炳麟等)在顾氏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考察了《诗经》、《楚辞》和其他先秦两汉的韵文的用韵以及谐声偏旁,分部越来越细。至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为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

下面是古韵十一类三十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一类 1、之部 2、职部 3、蒸部??

第二类 4、支部 5、锡部 6、耕部

第三类 7、鱼部 8、铎部 9、阳部

第四类 10、侯部 11、屋部 12、东部

第五类 13、宵部 14、药部

第六类 15、幽部 16、觉部 17、冬部

第七类 18、微部 19、物部 20、文部

第八类 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

第九类 24、歌部 25、月部 26、元部

第十类 27、缉部 28、侵部?

第十一类 29、叶部 30、谈部

根据王力先生对古音的构拟,上表中,同一类韵部韵腹相同,如:鱼部、铎部、阳部,其韵腹都是[a],侯部、屋部、东部,韵腹都是[o];同一纵行,相邻的韵部,一般韵腹相近,韵尾相同,如入声韵:职部——觉部,韵尾都是[k],物部——月部,韵尾都是[t];缉部、叶部,韵尾都是[p]。一般说来,相邻韵部的字,语音相近。无论是诗歌的押韵,还是文字的通假现象、词汇的同源现象,都必须以语音相同或相近为前提。

上面提及“枯、涸、竭”同源,从古音上看,“枯”属鱼部,“涸”属铎部,“竭”属月部,其韵腹相同,都是[a],声音相近,因此,声音可以相通。(按:三者声母亦相近。)

上古每个韵部包括哪些字,首先是根据《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至于没有用作韵脚的字,主要是根据谐声偏旁。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属于同一韵部。例如,我们知道“豝”字属鱼部,而“豝”从巴得声,那末,凡从“巴”得声的“把、芭、笆、耙、葩”等也属鱼部。

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研究的成绩远不如上古韵部系统,至今没有定论。前代学者在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上(详见下节“中古音述略”),根据古代文字训诂材料,考订了某些字母的合并与分化问题。比如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十驾斋养新录》),近代学者章炳麟提出的“娘日二母归泥说”(《国故论衡》)等,他们的研究都很有参考价值。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暂定上古声母为二十八个,分列如下:

唇音 帮(非) 滂(敷) 并(奉) 明(微)

(按:括号内的轻唇音“非”等四母都读为重唇音“帮”等四母。下同。)

舌音 端(知) 透(彻) 定(澄) 泥(娘) 来

章 昌 船 书 禅 喻四 日

齿音 精(庄) 清(初) 从(崇) 心(生) 邪

牙音 见 溪 群 疑

喉音 晓 匣(喻三) 影

上古汉语中,声调是肯定有的,但具体情况如何,远没有定论。清代学者段玉裁主张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近代学者黄侃提出上古只有平、入二声说;王力先生则主张有上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 。这些主张都有参考价值,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4.古诗风雨带拼音唐李商隐

风雨(fēngyǔ)(唐(táng)·李商隐(lǐshāngyǐn))

凄凉(qīliáng)宝剑(bǎojiàn)篇(piān),羁(jī)泊(bó)欲(yù)穷(qióng)年(nián)。

黄(huáng)叶(yè)仍(réng)风雨(fēngyǔ),青楼(qīnglóu)自(zì)管弦(guǎnxián)。

新知(xīnzhī)遭(zāo)薄(báo)俗(sú),旧好(jiùhǎo)隔(gé)良(liáng)缘(yuán)。

心(xīn)断(duàn)新(xīn)丰(fēng)酒(jiǔ),销(xiāo)愁(chóu)斗(dòu)几(jǐ)千(qiān)。

5.阅读下面的《诗经·风雨》,然后回答问题

(1)主要运用赋、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相思、惆怅之情。

(2)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示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变化。

1 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

2 这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漂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这种日子里怀念亲人,心情很难好起来。但诗人没有描写不好的心情,而是通过她朝思暮想的君子突然的出现,描写了她惊喜的心情。透过惊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平时相思的忧愁和痛苦。使人难过的天气没有变化,而她的心情却有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也能产生深深的同感。

6.《诗经》注本中有关於韵读的说明,其中有宵部,脂部,幽部等等,

这是上古韵,为诗经、楚辞及先秦古籍的用韵。因其年代最早,故与我们现在的发音差别最大。现在的闽南语还保留着上古韵的发音,然而某些出入差别还是有的。

试举一例:如“觉”字,我们现在读觉,但在上古韵中读“醒”音。见《庄子·齐物论》:“觉而后知其梦也”。此句的古音读法应是:觉(XIN)而后知其梦也。

1、之部;2、职部;3、蒸部;4、幽部;5、觉部;6、冬部;7、宵部;8、药部;9、侯部;10、屋部;11、东部;12、鱼部;13、铎部;14、阳部;15支部;16、锡部;17、耕部;18、脂部;19、质部;20、真部;21、微部;22、物部;23、文部;24、歌部;25、月部;26、元部;27、缉部;28、侵部;29、叶部;30、谈部。

一句两句也说不清详见 对于上古韵的解释

7.摸鱼儿诗词的全部读音

摸鱼儿

即《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唐教坊曲。宋词以《晁氏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兹即取为准则。一百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并定十字一气贯注,有作上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领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论。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琴按:原书谓“前后片第四韵,并定十字一气贯注”,非。后片首句押韵,故与上片相同位置处应为第五韵。

【定格】

例词: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休去倚危阑”改上一、下四为上二、下三句式,着重在第二字,故第一字可用平声。 )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中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平仄仄(韵),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中平中仄(韵)。

怨春不语。

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韵)。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平仄(韵)。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平仄仄(韵),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中平中仄(韵)。

闲愁最苦。

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韵)。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出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