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四书诗经六艺

1.四书,五经,六书,六艺具体指什么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 《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一、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五经》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四书五经》之《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四书五经》之《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四书五经》之《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

2.四书五经六艺是指的什么

1、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是战国时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作,原为11篇,现存7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2000余字。一说孟子作,但据考不实,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条目,成为南宋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4000余字。相传战国时子思作。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2、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易经》即《周易》,又简称《易》。萌芽于殷周之际,完成于战国或秦汉之际,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富有朴素辩证法观点。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编成于春秋时代,产生于今陕、晋、豫、鲁、鄂等地。

《书经》即《尚书》,又简称《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相传西汉戴圣编纂,大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也有讲礼的古书。

《春秋》是编年体春秋史,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解释《春秋》的有《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古代《春秋》经文和三传分列,,今分载在各传之前。

3、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3.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指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4.五经和六艺分别指什么

所谓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家. 三教各有不同的主张, 儒教主张“仁、义、礼、智、信”; 佛教主张“生、老、病、死、苦”; 道教主张“金、木、水、火、土”.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