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欣赏的方法

1.欣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 学习方法 怎样赏析诗歌 怎样赏析诗歌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 2,虚实的结合. 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 3意象的把握. 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4,映衬和烘托. 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 5,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 6,典故的使用. 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 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 7,炼字与炼句.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8,修辞的选用 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

2.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甘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

3.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叙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题步骤 (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 (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

(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 这首诗中( )是叠音词。这个词的意思是( ),描绘了( )画面,烘托了( )的意境,表达了( )情感,妙用叠音词,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

扩展资料: 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2)各种修辞手法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4.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方法大全 一、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 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思江南 方干) 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简介“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 家 傲》范仲淹)。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 常用评析词语: 雄奇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英雄气概 昂扬精神 厌战情绪 深切同情 四、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怀古咏史诗有的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诗“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对项羽自刎的惋惜;王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则是意识到了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

有的把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或借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抒写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复国无望的苦闷,讽刺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