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丽宏诗歌内容这个问题涉及到赵丽宏的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内容,赵丽宏的诗歌表示的都是对大自然的爱以及对人间感情的深刻体悟,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赵丽宏诗歌的主要内容解释: 这些诗行中,有作者人生的屐痕,生命的印记,是作者在文学之路上探索前行的足音,也是她所生活的时代在心灵中激发出的真实回声,她把语言变成音乐,用独特的旋律和感受,真诚地倾吐一颗敏感的心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爱--这便是诗。诗中的爱心是博大的,它可以涵盖人类感情中的一切声音:痛苦、欢乐、悲伤、忧愁、愤怒,甚至迷惘……唯一无法容纳的,是虚伪。 二、赵丽宏的诗歌举例: 1、自序:感谢诗 梦境 哑巴 火光--冬夜断想 致李白 友谊 花之杂咏 累 问号 海风--致普希金 孤帆 坐在高高的堤岸上 帆 江芦的咏叹 油菜花 石拱桥 人生 等待 爱情 海上断想 大海,我的朋友 读史 脚印 雾中听瀑 憧憬 英雄 雾中山 竹林听雨 泉思 古老的,永恒的…… 山路 山色 娄山关 三峡行 往日,无题的故事…… 雨后,水灵灵的夜晚 思念 你 不 背影 雨呵,雨…… 晚香玉 捧着腊梅走过南京路 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 天职 回来吧,嫦娥 指佞草 扶桑 共工 湘妃竹 冬的思索 神游--在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幻想 遐思--听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2、下卷 自序:感谢诗 白孔雀 灯 秋兴 我的心 北京,我把爱情献给你 黄昏,特奥蒂瓦坎 壁画上的美洲虎 微笑的骷髅 斗牛场之晨 卡洛雷斯公墓 门 古墟和树 石雕的太阳神 玛雅古墟 丛林化石--奇青伊特萨天文台 牧鸽者--写在旧金山渔人码头 好莱坞 旧金山鸟瞰 阳光下的对话--写在儿子的几幅照片上 赛事之后--为失败者们而歌 母语四重奏--致远走天涯的朋友们 故宫 2.【赵丽宏写过的散文】赵丽宏的散文有:《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学步》被编写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中.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散文《山雨》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被编写在苏教版七年级第一课.《顶碗少年》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上海语文初一年级第一学期。 3.赵丽宏 的诗歌<长椅>的内容母亲躺在床上吐血, 唇边的血变成了一朵花。 母亲啊母亲, 你要对我说些什么? 我站在田野里, 身上披着寒冷的雪。 我要走向母亲, 脚却被冰雪封冻。 母亲微笑着凝视我, 她的目光像花一样芬芳, 她把花吐到天上, 花瓣满天飞舞, 落满了我的全身。 我身上的雪融化了, 我和融解的雪一起 化成了一条流动的河, 河面上,飘旋着红色花瓣。 二 恋人,你站在地平线上, 站在彩色的霞光里, 你流着泪向我招手。 你的手多么柔软, 你的笑多么凄凉, 你的身体把美妙的曲线描绘在天幕上…… 我想呼喊你, 嘴里却发不出声音; 我想奔向你, 脚步却被路上的泥泞羁绊。 多么想拥你入怀抱, 然而我的手再长也够不着。 你说,做人多么苦恼, 想聚首相依,却天各一方, 分离难道是人生的必然? 你说,要是做鸟多好, 做鸟,就能比翼双飞, 在辽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你说,要是做鱼多好, 做鱼,就能随波逐流, 在清澈的流水中幽会。 生而为人,你我只能被江海分隔, 日夜守望…… 恋人,你站在地平线上, 我摸不到你,吻不到你, 我无法擦干你脸上的泪水。 三 在梦里我遇到了我的诗, 没有激动的“啊”, 也没有迷茫的省略号, 他们是一群没有笑容的孩子, 在我的周围奔跑, 烈日晒黑了他们的肌肤, 他们戴着金黄的草帽。 4.谁知道赵丽宏啊祖国啊…… 我是一只小鸟 飞翔在你浩茫的天廓 你时而阴时而雨 阳光,却从没有消失 我是一尾小鱼 穿梭在你连天的碧波 你时而平静时而翻腾 最终,还是还给我清澈 祖国啊……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字眼 亲切如慈母的微笑 缠绵如恋人的诉说 你是我春天葱茏的绿荫 你是我秋天金黄的收获 你是我夏天清凉的微风 你是我冬天温暖的篝火 祖国啊…… 想起你 我的心弦就忍不住颤动 歌声弦上流淌 淌成汨汨江河 想起你 我的情怀便无法静止 思绪羽化成轻云 飞上高天,飘向大地 俯瞰辽阔的山河 祖国啊…… 你是我童年的梦幻 是飘忽的油灯下 老祖母神奇迷离的故事 是生离死别的码头上 父亲含泪的叮嘱 你是故乡的泥土 那么浑厚那么朴素 你是祖先镌刻的碑林 凝结智慧也凝结血泪 你是三峡绝壁的栈道 中断而又开凿 你是黄河岸边的堤坝 倒塌而又垒筑 你是远航的风帆 从古到今,高扬不落 穿越千滩万壑 祖国啊…… 你不只是一幅 形似雄鸡的地图 更不是几句口号的组合 你是历史,你是现实 你是延续了一代又一代的 希望和寄托 在出土的青铜和陶瓷里 有你斑驳丰繁的回忆 在崛起的高楼巨厦中 有你神采飞扬的风格 你的叹息是那样深沉悠长 你的召唤是那样不可抗拒 祖国啊…… 我曾为你悲哀 也曾为你骄傲 我曾为你痛苦 你曾为你欢乐 你是一颗种子 在我心中发芽抽叶 长成一颗绿荫婆娑的大树 你永不会枯萎,永不会倒伏 因为你的根 已经深扎进我的灵魂 融入我的血液我的骨骼 祖国啊…… 忧伤迷茫的时侯 我一遍一遍呼喊着你 你是海潮荡涤污浊 把澎湃的激情 注满我的肺腑 你教我爱,教我真 哪怕面对绞索 也不能把赤诚的良心 拱手交出 活一天 就要全心全意爱你一天 直到我化成飞灰尘土 祖国啊…… 5.谁有赵丽宏的诗 希望展翅飞翔希望,展翅飞翔 给我翅膀,给我翅膀, 我是你心中孕育着的希望! 我像脱壳的蚕—— 终于咬破自己编织的罗网; 我像出土的蝉—— 终于又看见了绿萌和阳光。 我像冲出牢笼的小鸟, 我像狂风满帆的桅墙…… 我像离弦的鸣镝, 呼啸着射向前方…… 给我翅膀,给我翅膀, 我是希望啊,我要飞翔! 我的飞翔是不屈不挠的追求, 我的飞翔是一往无前的歌唱。 从寒冬飞向春天的绿野, 从黑夜飞向黎明的霞光; 从梦幻飞向明朗的现实, 从荒漠飞向浩淼的海洋。 超越所有灰色的屏障, 甩脱一切忧悒和绝望。 给我翅膀,给我翅膀, 我的目标在遥远的地方。 不要蝴蝶的娇柔, 不要蜻蜓的轻狂, 不要蒲公英的随性, 不要候鸟的彷徨。 我的翅膀只能是雄鹰的翅膀, 我的向往只能是雄鹰的向往。 任风急雨骤,任山高路长, 我目穷千里,我心驰八荒…… 给我翅膀,给我翅膀, 我是希望啊,我要飞翔! 经历过混浊的雾——我清醒, 冲破了无形的网——我自由。 风沙遮不住我的眼睛, 寒流摧不垮我的志向。 我的羽毛将在搏击中丰满, 我的筋骨将在奋斗中强壮。 呵,蓝天因我而辽阔, 前方,闪烁着理想之光…… 给我翅膀,给我翅膀, 我是你心中孕育的希望! 6.赵丽宏 《诗意》全文赵丽宏 《诗意》 诗意是什么?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 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公式化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以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 只要生命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最缤纷多姿的。 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诗意每时每刻它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 诗人可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谱写诗行,也可面对秋风中飘舞的金色落叶动情咏唱。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一朵初绽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着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 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然怒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歌唱…… 我想,例子是永远也举不完的。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会感受到不同的诗意。 而我们所拥有的大自然是何等辽阔多彩。 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面对古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机会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我们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钢筋水泥建筑,面对无数熟悉与不熟悉的脸孔,面对茫茫人海。 人群中当然也能找到诗意,这种诗意往往比大自然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更使人为之心弦颤动。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这种说法,本身就富有诗意,是对人世间美好景象的一种诗意的解释。 有些人只是从人的外表中发现诗意,譬如少女的明眸和秀发,譬如在音乐中翩然作舞的青春肢体……而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是出自心灵的诗意。这样的诗意无须用语言解释,譬如母亲聆听新生儿的啼哭,譬如热恋中的情侣互相凝视的目光,有时甚至只是会心地莞尔一笑,只是一声含泪的叹息…… 是的,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真诚的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有时候,相识几十年的熟人会形同陌路,对方的灵魂永远被一堵墙封锁着。有时候,陌生的心灵却会在一瞬间碰撞出美丽璀璨的火花。 那一瞬间,可能是茫茫人潮中一次邂逅。目光似乎是不经意地相遇,却毫无阻隔地也看见了对方的心灵。 也许从此便消失在人海中,永远再无相逢的机会,可是记忆中却点燃起一盏不灭的灯。只要你想起人海中那一缕清澈透明的目光,心中的这盏灯便会发出晶莹动人的光芒。 诗意也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的抒发常常如喷泉涌动瀑布飞泻,它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情不自禁的流露。 因幸福和欢乐忘情歌哭是诗意,譬如亲人久别重逢时泪眼相向、抱头失声,譬如游子返乡时手捧故乡泥土深情长吻…… 面对同类的灾祸和危难,见义勇为、奋力相助,这也是诗意。 曾经看过一部难忘的电影:一个幼儿失足跌落在深井中,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赶采,为抢救在黑暗的地下挣扎的幼小生命齐心协力、不分日夜地拼搏,终于驱逐了死神。孩子被救出地面时,欢呼的泪水汇成一片激情的海洋……这样的故事和场面,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发生,谁说这不是诗意呢? 面对残忍和凶暴发出愤怒的呼喊,也可以是诗意的宣泄。 目睹人间惨剧后进洒出悲戚的热泪,发出哀恸的长叹,也可以是诗意的绝响…… 有时候,在孤独中同样能寻求到诗意。 陶渊明的“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样的意境;王摩诘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这样的意境。远离尘嚣,陶然于大自然永恒的宁静,当然是诗意盎然,现代人几乎已无法体会这种独酌天籁、陶然忘忧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多么的迷人。 现代的喧嚣常常使心灵疲惫,寻求诗意的心灵却可以在喧嚣中进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绝不是与世隔绝、超凡入圣,而是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独自一人默默地遐想。 诗人好比夜莺,坐在漆黑之中用优美的声音唱着自己的孤独。现代人生活空间的狭窄和闭塞无法封锁心灵的翔舞,自由的思绪和幻想的翅膀可以飞向任何你想抵达的目标。 也许有人会哑然失笑:这不是白日做梦吗?不错,为什么不能呢?美妙的梦不常常是美妙现实的序曲或雏形吗? 梦和现实当然不能同日而语,梦醒之后现实依旧,尘世的喧嚣会扑面而来。然而你在幻想中经历过的美妙片刻却再也不会从心中消失。 即便现实严酷,你却不至于忘记了理想的境界是何种模样,你会从头开始去寻找…… 是的,没有梦的人生,才真正是长夜漫漫、暗无天日的人生。 诗意,是活泼的生命在生活中发现或者创造的一种情调。 不管生活的节奏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酿成这种情调的土壤却永远存在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诗意撒播诗意。 当你的心被浮躁或者冷漠笼罩,当你对生活和人生丧失了激情和爱,那么诗意便会离你而去,就像小鸟毫不迟疑地飞离凋零的枯枝。 一位西方哲人曾这样说过:我愿把未来的名望寄托在一首小诗上,而不是十部巨著上。 十部巨著可能会随着时光的。 7.赵丽宏散文精选摘抄给你一篇文,自己选死之印象 赵丽宏 最早对死亡有直观的印象,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去乡下,镇上死了个产妇,很多人都去看,我也跟着大人去看.产妇仰躺在一块门板上,身穿一套黑色的衣裤.她是难产流血过多而死,孩子却活下来了.产妇大概20来岁,她的脸色苍白,但神态安详,像一尊雕塑.她活着的时候,一定是个极美的女人.很多人围在她身边哭.她却毫不理会,只是默默地躺着,平静地躺着,没有一点痛苦和忧伤的表情. 我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看一个死人,却没有一点恐惧的感觉.当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产妇苍白而美丽的面容,还有他的丈夫,一个悲痛欲绝的年轻男人.他手中抱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坐在产妇的身边,别人嚎啕大哭时,他却只是无声地凝视着自己的妻子,他的脸上布满了泪痕.他的目光,除了看死去的妻子,就是看手中的婴儿.看妻子时,他的目光悲凄哀伤,看婴儿时,他的目光就非常复杂,既有爱怜,也有怨恨……妻子就是为了生孩子而死去,她为自己的后代流尽了身上的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死,一个生,死的丧仪和生的庆典在同一时刻进行,夹在这两个仪式中间的,是那个丧妻得子的年轻男人.他的无声而哀怨的复杂表情,我至今仍记得. 死神多半是突然找上门来的.谁也无法违抗死神的时间表.电影中常常看到病人临死前讲很多话.躺在床上的人也知道自己已到了弥留之际,垂死的人说完了想说的话,然后从容死去.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毕竟不多. 读《儒林外史》,很难忘记写严监生临死的那一段:这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面对着床头一盏点了两茎灯草的油灯,久久不肯咽气,直到知情者挑熄了其中的一茎.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我想大概也有类似的生活作为依据. 不过,人的意志有时候真能拖延死神的脚步.这种意志,常常是出于一种本能,出于心灵深处的希冀,这种本能和希冀是如此强烈,竟然使死神也望而却步.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诗人,曾经很动感情地告诉我一个有关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他的母亲.很多年前,诗人的母亲在乡下病危,远在千里之外的诗人得到消息之后,星夜兼程赶回家乡,想最后看一眼母亲,和母亲说几句话,虽然他知道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他得到消息时,病危的母亲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而他赶回地处偏远的故乡山村,要花五六天时间.躺在床上的老太太形容枯槁,只剩下极微弱的一口气,连说半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她的双眼微阖,看上去就像一具尸体.但是,每天傍晚5点左右,她会突然睁开眼睛,凝视着窗外.这时候,经过山村的唯一一班长途汽车正好从远处经过.当汽车的引擎声轻轻从窗外飘来时,老太太那几近熄灭的目光突然变得炯炯发亮.人人都知道,她在期待远在他乡的儿子归来,她想在离开人世前见儿子一面.家乡的人们已经开始为诗人的母亲准备后事,大家都知道,诗人不可能赶回来,来不及了.然而奇迹发生了——两天过去.3天过去.4天过去.诗人的母亲依然活着!她的意识微弱得像烛火,很幽很幽,只剩下米粒般的一点,若隐若现,但就是不灭.一个母亲思念儿子的挚切之情,战胜了气势汹汹的死神.到第5天下午,当长途汽车的引擎声飘进来时,这位垂危的母亲用最后一点力气睁开了眼睛,她模糊的视野中,终于出现了儿子风尘仆仆的身影…… 诗人讲这个故事时,眼睛里含着泪水.他永远无法忘记母亲临终前的情景,母亲拉住他的手,欲说而无声,千言万语,凝成两滴晶莹的泪珠,在她凹陷的眼眶中闪动……心如冰铁的死神,大概是被母亲的一颗心感动了,竟然守在她身边耐心地等了5天,眼看这位母亲生时最后的愿望成为现实,他才不慌不忙地把她带走.就这样,如愿以偿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平静地死去.死亡,在她的脸上竟化为宽慰的一笑. 中国有“死于非命”这样的成语.所谓死于非命,就是不该死的,却突然死去,也就是非正常的死亡.那些自杀者,大概也可以算是这一类. “**”中,我曾经看到很多自杀的人,那是一些不幸夭折的生命.就像在暴风雨中突然被折断的树木,这种惨烈的死,真正是对生命的摧残. 看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的注视下死去,那种印象是永远也不会淡漠的.“**”中的一天,经过一幢高楼,正好遇到一个人从很高的窗户里跳下来.当时的感觉,仿佛是一件蓝色的衣裳从空中慢慢飘落,当那件蓝衣裳“砰”地一声沉重地摔在离我不远的地面时,我才知道,这是一个人!这个人仰面朝天躺在离我几步远的地上,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还活着,我走到他面前时,他的眼睛微睁,嘴里在大声地喘气.那脸色,还是正常人的脸色,仰望着天空的目光中流露出痛苦的光芒.大概过了一两秒,他的脸色便转红,继而紫,接着灰黄,嘴里的喘息越来越微弱,那微睁的眼珠也逐渐失去光泽,变得空洞而灰暗.当他终于停止了喘息时,脸色顿时变得灰白如纸,暗红色的血流出来……就这样,我看着他在我的面前死去.这过程是那么短促,又是那么漫长.因为事情发生得突然,我一时慌乱得想不起该做什么,只是被他临死时的表情所震憾.当时的感觉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样惨烈的死法,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悲.一个人即将死去,我却无法救他,只能眼睁睁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