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辞带“徐”或“苏”字带有“徐”字的: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诗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秦轩。----曹丕《燕歌行》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皇甫冉《寄高云》 倦枕欲徐行,开帘秋月明。----司空曙《病中寄郑十六兄》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白居易《朱陈村》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 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刘禹锡《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李商隐《南朝》 七年五过徐城县,自笑皇皇此世间。----王安石《过徐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 徐熙小鸭水边花,明月清风都占却。----黄庭坚《木兰花令》 暇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张炎《临江仙》 是非无定言何益,穷达徐观得孰多?----陆游《偶思蜀道有赋》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带有“苏”字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萧衍《莫愁歌》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王维《陇头吟》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李白《千里思》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杜甫《行次昭陵》 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贾岛《寄友人》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白居易《听芦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温庭筠《苏武庙》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李商隐《隋宫守岁》 东窗未明尘梦苏,呼童结束登征途。----杜荀鹤《早发》 披衣独立披香,流苏乱结愁肠。----冯延巳《清平乐》 停桡共说江头路,临水楼台苏小住。----晏几道《玉楼春》 妾本钱塘苏小妹,芙蓉花共门相对。----欧阳修《渔家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炉烟微度流苏帐,孤衾冷叠芙蓉浪。----贺铸《菩萨蛮》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李清照《浣溪沙》 鬟丝湿雾,扇锦翻桃,尊前乍识欧苏。----张炎《声声慢》 2.诗经名句取名 本人姓苏,请大家帮我取个好听的女孩名字吧,谢谢苏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宝宝取名要讲究字形,而字形是要具备圆满、好辨认、有协调性和完整性,此外,选字的时候不要使用艰涩难懂或者是生僻的字,因为名字是人和人交往的第一印象,当对方对你的名字感觉陌生,或是念不出来而很尴尬的时候,不但不容易立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且也很容易就忘记你了;另外,名字生僻的人,性情也会比较孤僻,在社交活动方面比较放不开,相对地也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拓展。 .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3.姓苏起什么名字好呢苏瑾瑜(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古人取名,常着意于名字的道德意蕴和审美意境,取字往往有出处,大多渊源于诸子典籍和文学名篇,甚至有“男必楚辞,女必诗经;文必论语,武必周易”的传统说法。因此,姓名作为文字符号并不能像某些算命先生、风水大师所说的那样决定人的命运,但它沉淀着历史文化的精神,体现着时代社会的信息,传承着家族血统的烙印,更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厚爱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愿你早日取名好名! 4.赠刘景文是不是出自诗经《赠刘景文》不是出自《诗经》。 原诗: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简析: 这首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取名柳依依有何寓意依依 解释 (1)留恋,不忍分离。 (2)柔弱。依恋不舍 (3)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取自《诗经》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4)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取自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课“往事依依”。 诗经中的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6.诗经.相鼠的解释解释: 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原诗: 国风·鄘风·相鼠 先秦:佚名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出自:周 佚名《诗经·国风·鄘风·相鼠》 扩展资料 《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除此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 而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 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诗经·国风》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国风》亦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