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诗句

1.形容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有哪些

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释义: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释义: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唐代,崔道融《田上》

释义: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释义: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2.【《诗经》是怎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我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以原始歌谣的产生为标志.例如有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原始生产和生活的再现.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篇之作.另外,早期的诗歌还有《周易》中的卦爻辞,都是我国诗歌的早期形式. 我国古代诗歌体裁形成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属《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因为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叫做《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且,这些对于《诗经》的价值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这里不进行讨论了.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 “ 赋 ” ,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 比 ” ,用朱熹的解释,是 “ 以彼物比此物 ” ,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都是《诗经》中用 “ 比 ” 的佳例.进一步, “ 兴 ” 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 “ 兴 ” 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对于后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启发,也是后代诗歌在形式上的鲜明借鉴,对整个诗歌的发展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爱国精神的诗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关于古代人劳动的诗句【带作者的】

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至,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无论是刘禹锡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还是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都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这样教育太子:“朕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朕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意思是说,我每逢穿衣吃饭,都会感念耕种的农民和织女的艰辛。

生命因劳动而美丽,美丽因勤劳而精彩。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李白一生写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首。他有一首题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透过短短二十个字,我们不难感受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五月,是麦收的农忙时节。熟透的小麦扎煞着麦芒,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沙啦啦作响。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下一篇
诗经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