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漆器的诗句

1.形容雕刻的诗句有哪些

1. 《满庭芳·香叆雕盘》

宋代:苏轼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2. 《江城子》

宋代:秦观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3.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4. 《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宋代:高观国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5.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宋代: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6.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清代:纳兰性德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7.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唐代:赵彦昭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8.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五代:孙光宪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9.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未知:刘燕哥

故人送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娥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10.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唐代:李白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2.急求关于漆器的文章(散文,议论文等皆可,说明文除外)

在近些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战汉漆器崭露头角,创造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天价。

例如,2007年一把战国漆器拍出了352万元的高价;2004年,一个战国龙凤纹漆盒博,得了154万元的价格。然而令人颇感疑惑的是,无论在拍场上出现的,还是在博物馆展出的以木为胎、以漆敷面的战汉漆器,在历经千载之后,不但丝毫未腐,而且依然光亮如新,焕发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古人究竟凭借怎样的工艺,令得战汉漆器能有如此的神奇呢?为了破解此中谜团,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文物鉴定家须小龙先生。战汉漆器金丝楠木胎鉴宝:我们知道木器是较为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湿润或者干燥的环境都会加速它的腐朽,再加上长久的使用,可以说木器难以长时间的保持原貌。

那为何同为木制的漆器却能在历经千年后,依然光亮如新呢?须小龙:要解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了较漆器是如何制作的。在漆器发展鼎盛时期的战汉两代,人们大多以木为胎制作漆器,选用的木料是当时就极为名贵的金丝楠木。

而众所周知,已在明代绝迹于中国的金丝楠木,具有不怕水的特点,而且是无论多少年也泡不坏。 同时,在用漆上,战汉漆器选择了在漆树汁液中提炼的天然漆。

具体的制作过程是先将金丝楠木料削制成型,脱胎刮漆灰后再打磨抛光,制成漆器的胎体。然后反复涂漆,并以彩绘装饰。

待这之后,将制成品放入温室中烘干,并最终完成漆器的制作。由此可见,以具有防水能力的金丝楠木为材,涂以天然漆料的战汉漆器,不但色泽明亮,光彩夺目,而且因为属性相近,木材与漆料结合的十分紧密,因此具有非同寻常的防腐、耐酸,耐碱能力,所以能够长久保持光亮如新的外貌。

战汉漆器没有传世品鉴宝:天然的木材,再加上取自木中的天然漆料自然能够有如此的效果,但据我所知漆器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传世品,这又是为什么呢?须小龙:是的,据史料记载,传世的漆器到了宋代就已绝迹,这是因为虽然它比瓷器结实,但毕竟是木制的,在长久的使用中,必然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磨损。 再加上瓷器工艺的提升,战乱等各方面的原因,漆器在东汉时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没有像铜器一样实现流传有序的收藏,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战汉漆器都是出土品。

鉴宝:墓葬中的环境虽然比外界要稳定,但也很复杂,除了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能够获得有效保存外,很多丝织品、纸制品等也会在长久的埋葬后残存无几,为何漆器能够独善其身呢?须小龙:从历年来的发掘状况来看,作为随葬品的漆器并不能躲避墓葬中水分和土壤的侵蚀。 在考古界中有这样一句话“干千年,湿万年,半干不湿就半年。”

漆器也是一样,土坑中出土者,不但颜色会失去光泽,而且木质会在经过上千年的埋葬后完全碳化,变成乌黑色。水坑中出土的漆器则会因为在水中的长时间浸泡,而渗大量的水分,使得外形膨胀,并附着有大量泥浆。

出土漆器必须脱水处理鉴宝: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得见的精美漆器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须小龙:我们说,恰恰是因为水的浸泡,才能让漆器能够回复2500多年前的样貌。首先,水能够隔绝空气,使得漆器的氧化速度得以延缓。

其次,金丝楠木是天然耐水的,即便渗入了大量的水分,但其内部的纤维结构并没有受到损害,更没有腐败。第二,因为漆器所涂用的漆料取自漆树,内在结构与木质相近的它与木胎结合得十分紧密,有较好的亲和力。

因此,浸泡过后的漆器漆层并没有出现与木胎分离的现象。 基于这两点,今人仅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将渗入大量水分的漆器予以有效脱水即可恢复其往日神采。

比如考古人员可以用物理的方法,比如冷冻法,真空热干燥法,或将其放入离心机中快速甩干。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用药水将其中的水分子置换出来。

但这些方法虽然用时较短,但效果并不太好。目前已知的最有效方法是自然干燥法,其是先在水坑漆器的出土地附近挖一个5米深的地洞,再横向挖一个两平米见方的洞,然后将漆器用麻袋,或者湿布包好后,放入其内,再用锯末覆盖。

在这之后,为了减慢漆器的干燥速度,使之不会开裂、褶皱或变形,还要不断地淋水和翻动养护。 总之是要使漆器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缓慢地去除内内里的水分。

据了解,以这样的方法干燥水坑漆器时间较长,一般小器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大器则需要两年以上。

但即便这样地精心照料,也会有20%到30%的器物受到损害。脱过水的漆器就是真品鉴宝:水坑漆器出土后必须进行脱水处理的特性,是否对鉴定市面上所见的漆器,有所帮助?须小龙:是的,我们刚刚说过,战汉漆器没有传世品,当今所见之物皆为出土品。

而且,只有出土自水坑的漆器,方可在经过脱水处理后恢复原貌。所以凡是经过脱水处理的,完全干燥或是略含水分的漆器,可断定为真品。

当然,判断某件漆器是否经过脱水处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凡是脱过水的漆器,在重量上要比其入土前要轻。

因为在脱水的过程中,不但水分会离开漆器,而且木胎中的有机物也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被溶解去除,因此在重量上要比原木胎要轻。其次,凡是脱过水的漆器表面都会有蛤蜊光。

因为其在墓中被水浸泡。

3.有关瓷器的诗词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 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 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 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

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 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

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

昌江杂咏(选二首) 清·凌汝锦 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 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 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 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

浮梁竹枝词(选一首) 清·郑风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 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 陶阳竹枝词(选九首) 郑廷桂 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 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 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 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 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

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 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 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 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

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 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 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 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

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 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 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 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

追赠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 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陶歌(选三十五首) 清·龚鉽 江南雄镇记陶阳, 绝妙花瓷动四方; 廿里长街半窑户, 赢他随路唤都昌。

武德年称假玉瓷, 即今真玉未为奇; 寻常工作经千指, 物力艰难那得知。 方方窨子滤澄泥, 古语儿童莫坏坯; 炼到极稠捶极熟, 一归模范即佳瓷。

几家圆器上车盘, 到手坯成宛转看; 坯堞循环随两指, 都留长柄不雕镘。 出手坯成板上铺, 新坯未削等泥涂; 钧陶自古宗良匠, 怪得呈材要楷模。

坯乾不裂更须车, 刀销圆光不少差; 此是修身正心事, 一毫欠阙损光华。 画坯上釉蘸兼吹, 一体匀圆糁絮宜; 只有青花先画料, 出新花样总逢时。

青花浓淡出好端, 画上磁坯画面宽; 识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釉里同看。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吐分明; 可参造物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看他吹釉似吹箫, 小管蒙纱蘸不浇; 坯上周遮无渗漏, 此中元气要人调。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如椽大笔用羊豪, 颠旭能书莫漫操; 看他含釉如含墨, 一样临池起雪涛。 官古人家釉果多, 含成胎质镜相磨; 非如饭器酥研甲, 果釉多将灰水和。

浇釉看来似易皱, 一般团转总均匀; 倘留棕眼兼鱼子, 却使微瘢玷美人。 滩过鹅颈是官庄, 沿岸人家不种桑; 手搏砂泥烧匣钵, 笑他盘子满桑郎。

匣钵由来格不同, 一般层叠着砂工; 更多平匣排清器, 遥望馒头正出笼。 匣钵烧皱破不妨, 倩他薄篾尽箍藏; 一经红火同镔铁, 格物谁能理工详。

魏氏家传大结窑, 曾经苦役应前朝; 可知事业辛勤得, 一样儿孙胜珥貂。 满窑昼夜火冲天, 火眼金睛看碧烟; 生熟总将时候审, 此中丹诀要亲传。

窑火如龙水似。

4.赞美烙饼的诗句

燕京春暮寄山中人(二首)

【作者:正念】

蚕熟柔桑更绿,莺啼小麦初黄。

吃饼且随燕蓟,缲丝空忆荆杨。

分水铺道中

【作者:张以宁】

长忆闽中路,今朝马首东。

山高云易雨,谷响水多风。

蝶抱落花片,鸟啼深竹丛。

功名一画饼,身世独飞蓬。

汪明生

【作者:张民表】

燕市住西庵,重来续一谈。

煎茶移竹火,煮饼渍鱼泔。

日月颠毛记,风霜足茧谙。

传闻东郡旱,何以慰如惔。

奉怀钱宗伯受之海上

【作者:于嘉】

东望叠璟霞,有山虞吐翠。

天和丙舍游,日穰庚居遂。

俗嶂壅文河,拓由灵掌负。

关龙感狩麟,金版徙穿地。

羹热雉膏登,羞寒鸡肋弃。

嫫嫱斗弄姿,定镜精裁伪。

著录布如云,何人丹漆器。

玄风白马谈,紫气青牛志。

食疏仰琼厨,先须征饼字。

膺门讵可阶,通好时交屣。

双阮秀参筠,两宗香品笥。

夙倾向若心,烟液终申譬。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