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的这句名言,流传二百余年,至今脍炙人口,常用来阐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或者指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原江苏无锡人,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2.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是什么意思

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从现在开始,你每天都背诵1、2首唐诗,到把《唐诗百首》背熟了,有些场景会想图画一样,展现在你的脑海里。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后,人们常常化用这个名句:深情千尺桃花潭,爱意如水诗可传。

年轻时候,下一点笨功夫,终生都会受益的!有成语:功不唐捐,这是台湾李敖、胡适都经常引用过的成语,意思是什么样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所谓“读书千篇,其义自见”,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也肚中无墨水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出处是

1,该句出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

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的这句名言,流传二百余年,至今脍炙人口,常用来阐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或者指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

扩展资料

多读知义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优秀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都佐证了这个道理。有了丰富的积累,欲于表达之情自会油然而升。

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这是其合理性。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孙洙

4.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不知是不是问出处?

出自: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孙洙,清代诗人,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无锡。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乾隆十一年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后历任顺天府大成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孙洙喜好诗词,且能诗。在任期间,他有感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便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协助下,终于在乾隆二十九年编辑成《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因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故刊印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

唐诗三百首序

原文: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