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汉有关的诗句

1.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2.关于汗字的古诗

最佳答案

七绝

汉字

魅环宇宙载风云

力透万年尽国魂

语润民风真善美

文旋山海演红尘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草书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七绝

汉字

魅环宇宙载风云

力透万年尽国魂

语润民风真善美

文旋山海演红尘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七言绝句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3.【与大自然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18.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9.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2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5.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不含“春”字的写春景的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初三语文)-1-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二)不含“秋”字的写秋景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范成大《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9.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 1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有关汉武帝的诗句

《有感五首》之一 杜甫.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有感五首》作于公元763年,那一年,吐蕃进攻大唐,长安危在旦夕,朝廷中分为“战”与“逃”两党。 杜甫此时作诗,表达了寸土不让,坚守长安爱国之心。诗中引用了“张骞乘槎”的典故。歌颂了汉武帝时代的兵强马壮,用以鼓励沙场征战的大唐将帅士兵。特别是“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四句,以“仙人乘槎”之典故,委婉的说出了,国家的疆界一寸不能放弃,交战的旧地,是张骞时代就归为大汉的土地,在战争中,虽然会出现累累新白骨,但是,为了旧时的“拓边”,为了国家的完整,马革裹尸,虽死尤荣。这是一种悲惨的壮烈。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有“汉帝多自作诏”一条,其中说到“汉诏最可观,至今犹诵述”,文辞“可观”,古今“诵述”的诏书中,有的是“天子自作”。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澘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的第一句即“茂陵刘郎秋风客”。“秋风客”成为汉武帝的代号,正是因为《秋风辞》的缘故。

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句,《安期生》诗“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蠭;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句,也是同样的例证。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飞廉馆瓦”条说到元人王恽就一用汉飞廉馆瓦当制作的砚台写诗,也称汉武帝为“秋风客”:“元王文定恽《秋涧集》有《飞廉馆瓦砚歌》,略云‘刘郎杳杳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风冽冽’云云。”

5.求:所有与汉江有关的诗词或诗句,要出处,详细

《诗经 国风 周南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要所有的?那也太多了吧……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九月十日即事》(陈羽)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汉江上作》(罗隐)汉江波浪渌于苔,每到江边病眼开。半雨半风终日恨,无名无迹几时回。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对此空惭圣明代,忍教缨上有尘埃。

《渡汉江》(丘为)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还有很多很多……

6.与刘邦有关的诗句

《咏汉高祖》唐人: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沛宫》唐人: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项羽》宋人:张耒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历代传授歌》宋人:陈普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