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彦歆"出自诗经哪句1、嗅闻。古指祭祀时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气。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诗·大雅》 又如:歆享(歆止,歆飨。神灵享受供物);歆嗅(歆飨);歆尝(神灵享用祭品)。 2、无然歆羡。——《诗·大雅·皇矣》。朱熹集传:“歆,欲之动也。”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诗·大雅·生民》 又如:歆动(触动;惊动) 3、贪图;羡慕,若易中下,楚必歆之。——《国语·楚语上》 又如:歆美(钦羡赞美);歆淫(纵乐);歆叹(钦羡赞叹)。 2.谁知道有关于“彦”的古文 诗词 或者是典故据《说文解字》 彦,美士有文人所言也。也就是指才德出众的人。 《尚书·太甲》“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评:“可谓国之俊臣,时之彦士矣。”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有“贤彦风流远,江湖思绪萦。” 以上各句中的“彦”都是“才德出众的人”这个意思。楼主不必强求从古诗词中找个词作令千金的芳名,只要起的名字符合彦字本来的意思,能够寄托为人父母的心意和期望,不是更好吗? 3.彦是什么意思彦的意思是:才德出众的人。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白话释义: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相关组词 往彦、秀彦、美彦、宿彦、彦语、隽彦、昔彦、猎彦、彦哲、文彦、黎彦、彦圣、茂彦、哲彦。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彦,美士有文,人所言也。从彣,厂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彦,美士懂得岩石上的文字,那是人们世代相传的谚语。字形采用“彣”作边旁,采用“厂”作声旁。 词语解释 1、猎彦 [ liè yàn ] 释义:搜求有才德的人。 2、彦哲 [ yàn zhé ] 释义:贤智之士。 3、文彦 [ wén yàn ] 释义:有文才德行的人。 4、哲彦 [ zhé yàn ] 释义:聪明有才学的人。 5、彦圣 [ yàn shèng ] 释义:善美明达。亦指善美明达之士。 4.“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出自:春秋·佚名《国风·郑风·羔裘》 意思是: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原文: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释义:羔羊皮袍像油似地光润,他的为人既正直又美好。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豁出生命也要保持节操。 羔羊皮袍的袖口装饰豹皮,他的为人既威武又有毅力。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 羔羊皮袍既光洁又鲜艳,三道豹皮装饰得真漂亮。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扩展资料《郑风·羔裘》这首诗,起笔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体而微地描写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质地是如何的润泽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装饰是如何的鲜艳漂亮。 然后才赞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内在美,写外在美的目的是通过对羊皮袍子的仔细形容,和对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赞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员有正直美好能舍命为公的气节,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义的品格。 总而言之,人衣相配,美德毕现,这位官员才德出众,不愧是国家的贤俊。外在美、气质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统一。 这样理解符合认为此诗主旨为赞美优秀官吏的说法。 如果说此诗有讽刺意味,那就是说,在诗中,礼服的高贵华丽衬托着君子的美德形象,服饰的华美同时也象征着君子高贵的人品。 在作者看来,古代的卿大夫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一联系郑国当时的现实,满朝穿着漂亮官服的是些什么人——一句话,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可以说,都不称其服。这样,作者赞古讽今的作诗命意就凸现出来了。 因为衣裳总是人穿的,从衣裳联想到人品,再自然不过了。 至于一个人的品质、德性要说得很生动、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诗作者的聪明之处,也在这里。 他用看得见的衣服的外表,来比喻看不见、感得到的较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极为高明的。 比如,从皮袍子上的豹皮装饰,联想到穿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贴切,极为形象。 但如果当作一首讽刺诗来说,有些过于含蓄,以至千百年来聚讼不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郑风·羔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