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梦令》,词牌名.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 指就一段.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五仄韵,就是以仄声为韵.叠韵"苹苹泛沈深,菰蒲冒清浅",上句双声(pp)叠韵(en),下句叠韵双声.后人如杜少陵"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杜荀鹤"胡卢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温庭筠"废砌翳薜荔,枯湖无菰蒲","老媪宝藁草,愚夫输逋租",皆出于叠韵.上去通押指压的韵可以是平,也可是仄.叠句 如团扇,团扇,(叠句)"弦管,弦管".个别词牌也用平仄,如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2.忆仙姿的赏析《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评价 贺铸本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市)人,曾在和州(今安徽和县)、泗州(今江苏盱眙)、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等处任职。这些地方,均近江临淮,晚年又退居苏州,长居水乡,在他的词集中,便有不少写水乡风光与生活的作品,《忆仙姿》即其中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南方水乡春末夏初之景。“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开首两句,很清楚的点出了环境和季节,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把初夏时节写得生机勃勃,飞动流走。“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来多指为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本词所描绘的乃一条大江的渡口附近,河湖池塘,莲叶初生,微露水面,青翠欲滴,娇嫩喜人;大江两岸,绿柳成排,枝条婀娜,飞絮漫天,这意境是颇为迷人的。 词在点出了季节和渡口附近的环境之后,则进一步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和场景:“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向晚”,即傍晚,薄暮将来的时候,江面上吹来春末夏初的暖风,带着湿润的鱼腥味,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和联想。“断送”,这里指的是打发和送行。在渡口附近的江面,出现了一只画船,它已扬起了彩帆,在朦胧的暮色里,摇起了橹,荡起了桨,请问送行者,你要把它“断送”何处呢? 以上季节、时间、环境、场景,均是词人在一定角度亲自看到和感到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时词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 贺铸的好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贺铸的《东山词》作序有云:“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这评价或许有点过分,但却准确地指出了贺词风格的丰富和多样。他虽有一些近于苏轼词风的豪放词,又有不少“极幽闲思怨之情”(程俱《贺方回诗序》)的婉约词。《忆仙姿》前半明快爽朗,生气盎然,后半朦胧迷离,茫然低沉,正是贺铸思想矛盾复杂的一个体现。 这首词词牌《忆仙姿》,即大家熟知的《如梦令》 ,还有一个名字《宴桃园》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原词为:“曾宴桃园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3.谁有忆仙姿这首古诗忆仙姿 开放分类: 文学、词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作者】:李存朂 【朝代】: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一送;可"一董二肿 / 一送二宋"通押。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 【注释】: 1.此调又名《如梦令》。 2.一曲舞鸾歌凤:一本作“一曲清歌舞凤”。鸾凤:鸾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 【简析】: 眼前的“残月落花”,更引起了别后的相思;如烟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朦孤寂的气氛。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宴会中“舞鸾歌凤”的欢乐和别“伊”时“和泪相送”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 4.如梦令南山南宋词《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④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绿肥:指枝叶茂盛。 红瘦:谓花朵稀少。 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 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品评】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 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 全词仅三十三字,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句中, 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在修辞上有所创新。 唐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李清照此词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以对话出之,委曲精工,更胜韩作。因此,《梦园诗选》说此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 又,宋人爱海棠, 陆游曾有“为爱名花抵死狂”、“海棠已过不成春”(《花时遍游诸家园》)等句。李清照以海棠入词,并对它至为关切,当非偶然。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5.如梦令是不是词牌名是 1.词牌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2.如梦令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如梦令》,词牌名。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