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顾况诗歌的特点

1.顾况的七绝诗作有什么特点

顾况(727—815年),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今属江苏)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七言歌行中的《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了贵族子弟的奢侈生活,以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又如他的 《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 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将乐工的技艺和歌声描绘得非常出色。

这些诗想象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滥觞。皇甫提在《顾况诗集序》 中称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 非寻常所能及”。

唐末诗僧贯休写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非常推崇。顾况的七绝诗作清新自然,饶有佳作。

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又如《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深宫宫女的哀怨,而《竹枝 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顾况另著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类似,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

《顾逋翁诗集》四卷,辑人《唐诗百名家全 集》;《华阳集》三卷,辑入《四库全书》。 《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全 唐文》编录其文三卷。

顾况的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2.子规 唐·顾况诗中的子规鸟有哪两个特点

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

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明确: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传说周时蜀国国君,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示对他的纪念。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②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

明确: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③小结:

景物特征: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蒙冤屈死之人多,社会黑暗。

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④拓展

子规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除了顾况的《子规》外,你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吗?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王建〈夜闻子规〉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韦应物〈闻子规〉)

3.谁有顾况诗词的鉴赏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赏析]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描绘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刻画了山农爽直淳朴的形象。格调明朗,节奏轻快。诗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摄取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四个镜头,层次清晰。

首句截取山行途中一景。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有淙淙泉声相伴。没有”山”字,却烘托了山行环境。写泉声,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此句写出诗人步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

二句较之一句,时空上有了跳跃。作者来到农家,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农家的鸡咯咯鸣叫,似在欢迎来客。鸡鸣声使深山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句与上句均写三组情事,前后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特点。音节上富于节奏感,且音节响亮。

前二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第三句则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此句是山农的致歉话,是在山农陪作者参观焙茶时说的,既写了劳动场景,又写出了山农的感情。“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本色。

第四句和前句连成一气。南方山区,收获季节云多雨盛,诗中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有典型意义。“却喜”二字呼应“莫嗔”,再次生动刻画山农感情淳朴和性格爽朗,也为全诗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一笔。

这首诗由物及人,绘声绘色,仿佛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写得饶有兴味,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4.永嘉四灵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 渊)、赵师秀(号灵秀)和翁卷(字灵舒)四位南宋著 名诗人。

他们都是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均师 从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而且四人的宇或号中又 都有“灵”字,所以被合称为“永嘉四灵”;他们在 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所以“永嘉四灵” 不仅指的是这四个人,而且是对他们所代表的诗歌流 派的代称。永嘉四灵尊崇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笑傲田 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方式;主张诗风承袭晚唐诗人 贾岛、姚合,用清新明朗的语言来描写野逸清瘦之趣。

他们的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力求完美;善用白描而忌用典故;轻视古体而注重近体,特别注重五律,规定全篇字数不超过四十字。永嘉四灵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5.白居易的诗有什么特点

白居易(772〜846年)子乐天,号香山居士。

少年时期家境贫寒,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从此进入仕途。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使诗人立志要“为民请命”。 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写成《策休》 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 诗歌的特点来配合斗争。

这些诗像弩箭射向 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诗作近3000篇,还提 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

主张诗歌创作必须来 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大胆 揭发封建政治的黑暗现象。所作《秦中吟》、《新 乐府》等谴责宦官和藩镇相互勾结,危害人 民和国家的罪行;所作《观刘麦》、《卖炭翁》、《红线毯》等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 深切同情。

所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 琶行》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白居易的诗歌一直以平易 通俗著称,诗歌大都深入 浅出,表现形式上采用直 言其事的方法,叙事完整, 情节生动,刻划人物神态 惟妙惟肖,连一些不识字 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

6.顾况的介绍有哪些

顾况(727年一815年),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七言歌行中的《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了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以及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咅乐的描绘非常出色。

这些诗想象奇特丰富,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滥觞。皇甫堤在《顾况诗集序》称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

唐末诗僧贯休写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非常推崇。 顾况的七绝诗作清新自然,饶有佳作。

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又如《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

而《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另著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类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

有《顾逋翁诗集》四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三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全唐文》编录其文三卷。

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

7.刘长卿的诗歌有些什么特点

刘长卿,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 河北),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曾任 转运使判官,后被贬为潘州南巴尉。又 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和 杜甫,比元结、顾况年长十多岁,但其 创作活动主要在中唐。总体而言,其诗 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 言擅长。

他的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 善于运用简淡的笔触,来表现一种耐人 寻味的意念和感觉。超脱自然,深婉不 迫,毫无雕琢的痕迹。

他的近体诗,婉 而多讽;七律尤以工秀见称,五言律 诗,当时更负盛名,后来权德舆称道为 “五言长城”。可惜的是,其诗大多抒 发政治失意的感情,缺乏雄浑苍劲的气 派,和中唐诗风更为近。

有《刘随州 集》十一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