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诗词佳句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清·黄景仁: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