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诗经》,又称《诗》,或称《诗三百》,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六经”之一。 《诗经》中的作品大概成书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的时间里,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就《诗经》产生的地域而言,它产生于黄河流域到江汉流域的当时中华文明的主要地区。 关于《诗经》的作者,一说是“孔子删书”,一说是周朝乐官编制的。《诗经》出现之后,在古代的知识分子之间广为流传。 到了汉代,出现了整理和解释《诗经》的书籍,其中流传下来的,是由鲁人毛亨、赵人毛苌编著的《毛诗》。 《诗经》一共收录了三百一十一篇诗歌。 这些诗歌一部分由贵族文人创作,另一部分自民间收集而成,大部分诗篇作者无法考究。 2.《诗经》是一部怎样的著作《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篇(《小雅》中另有6篇“茎诗”, 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 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诗160篇;《雅》 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 4篇。 3.求推荐解析《诗经》的好书《毛诗正义》: 《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唐贞观十六年 (642),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孔颖达(574~648),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等职。其时撰《五经正义》,孔颖达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受命主持其事,诸儒分治一经。《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合称《毛诗注疏》。“传”“笺”被称为“注”。毛传、郑笺的“传”和“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意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与修订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正义”被称为“疏”,指在前人的注解上作注解。《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此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于《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等,但其书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 4.诗经现存到底有多少篇诗经三百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 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 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鄘:后来并入卫 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 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 省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 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 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 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 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 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 篇;鲁颂为公元前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 篇;商颂是公元前8 世纪到公元前7 世 纪宋国的作品,共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 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本典籍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共4 章,收录305 篇作品。 【说明】古籍整理中经常存在“脱字”现象,同时也有个别生僻字符无法采用目前的中文字符集显示, 因此网页中将分别采用替代字符加以表示。其中“□”表示已经佚失的脱字,“■”表示暂时无法显示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