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小草的诗句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描写草的诗句古诗大全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3.【关于小草的诗词,名句,或文章.赞美草的无限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毅古诗中草的形象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这一传统在 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兴》),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都是如此.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所以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点.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阎二十六赴郯县》),还有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情.同样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诗人笔下,表现总是多彩多姿.诗人常用一种移情的手法,即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事物上.比如,“故人形迹灭,秋草向南悲”(顾况《别李别驾》)、“上有如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别》).实际上是人悲、人伤心,诗人却说草悲、草伤心,这样就显得灵动含蓄,让人觉得余味无穷.在表达怀人情愫的诗句中,还有一十分成功的、类似借代的表现手法,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绿罗裙颜色与草色相同,所以诗人就“爱屋及乌”,由于想起爱人罗裙的颜色,故而怜爱普天下的芳草了.本是以罗裙代指爱人,继而以罗裙的颜色代指爱人,后又以罗裙颜色相同的芳草来代指爱人了.牛希济词句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艺术流程.其实这种构思汉乐府中就出现过:“绿袍似青草,草长条风舒.”就是以草、袍一色展开联想的.草又常被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比如“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高梧月白绕非鹊,衰草寒露啼鸣螀”(陆游《秋兴》).草在渲染悲哀气氛中的作用极强,因而在挽歌、怀古诗中,草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前者如“荒草和茫茫,白杨亦萧萧”(陶渊明《挽歌诗》)、“春草何茫茫,王孙旧此游”(刘长卿《过漂母墓》),后者如“君王不少见,芳草旧宫春.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刘长卿《青草宫怀古》),“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长江流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窦巩《南游感兴》)至于杜甫与崔灏的名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就更为人们所熟知了.草还常常被用来寄托生命短促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在《四座且莫喧》中就已有“香草难久居,空余蕙草残”的诗句,以香风不久、蕙草空残比喻俗人竭力追求浮名,虽博得一时称赏,而终将归于虚无.徐干《室思》也说:“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格调也很低沉.李贺《南园十三首》则不同,诗曰:“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尽管同样是以花草起兴,却表现出珍惜青春、积极用世的思想.至于白居易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更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感伤情绪一扫而光.作为诗人主观情志的依托,草的意象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以寸草难以回报春光的照临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抚爱;“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是以碧绿的草色比喻消闲的人心和淡泊宁静情怀;“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形容读书之乐如窗前春草绵绵无际;“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越秋天”则是借草木荣枯揭示自然规律.可见草的丰富内涵在古诗中得了充分的开拓.在古代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光辉照耀下,草这一意象更显得千姿百态,生机勃勃.。 4.诗经里形容草的句子有哪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原文:《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原文:《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原文:《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诗经的草字怎么写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骏马,在空无一人的山谷咀嚼着青草 ,有那样一个人 ,如玉般,干净,透明,澄澈 .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们定下了生死想爱的契约,无论分分合合(阔,分别阔别),牵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6.描写春天草的古诗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挥扇仕女图 离去匆匆何时归? 芳草萋萋徒伤悲。 低眉看尽水东流, 仰天望断雁南飞。 挥手已是两眼泪, 愿君一路春风吹。 春风吹得人心醉, 心醉一样报春晖。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