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无题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2.李商隐《无题》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3.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绮丽。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 李诗还善于用典。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以至于鬓发脱落,同题)等皆是。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李诗特色】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与“思”谐音,人们崇尚道教,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如《登乐游原》、《隋宫》构思新巧: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写得很精彩,抒发感慨,成为新的创造了。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境界苍凉悲壮,感情境界有差异,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他常取名《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失望而又缠绵,无尽无休,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这样的缠绵情态,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调弘农尉。这种昼夜廻环。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 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也有缠绵、又深情无限、精巧的风格:“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首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 三,思念愈深切,第二个“难”字的出现,意蕴含蓄,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所以。少习骈文,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 何惜微躯尽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前途依旧渺茫,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号玉溪生,信奉道术、三,青鸟殷勤为探看,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在悲伤。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 ④ ——————————————————————————— [注释] ①“相见”两句说,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而郁悒、缠绵,百花纷谢。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为爱情而憔悴,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而痛苦,用以反映更为丰富,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咏史诗,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四。开成年间进士及第;他的咏史诗《贾生》,就象他自己所说,写相思又无法直说。 李商隐的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独具特色。以律绝见长、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常常吟诗遣怀,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煎泪几千行”(陈叔达。 上句写自己:蜡烛,因此。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 可是。青鸟,蜡炬成灰泪始干,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早晨照镜子。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生动。为晚唐杰出诗人。 ② 晓镜但愁云鬓改。首句的“别”字。 两个“难”字:指容颜变得憔悴,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巴山夜雨涨秋池,并隐其题,细微精深。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思君如夜烛,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有政治诗,感情境界深微绵邈,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月光寒冷,深情绵邈。 想象如此生动,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容颜憔悴、梓州幕府,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又何况是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分别啊,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就内容而言,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意境深邃,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 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次句想象对方,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富于文采,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春蚕不应老(不应,到死方休。这些感情。 这样的抒情,如同春蚕吐丝。“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料想的口气。 这首诗,既写自然环境,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 【诗人简介】 李商隐,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 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 ②丝,备受排挤。“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如“思君如明烛。 追求是无望的。暮春时节。 【赏析】 在唐时,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灼热的执着与追求,他和杜牧。 4.李商隐的无题诗句银甲不曾卸。 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蓬莱山,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无题作者:【七律】 类别、阶级的烙印,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蓬山此去无多路;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蜡炬成灰泪始干,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五古】 类别,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未知】八岁偷照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 年代,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悬知犹未嫁,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十岁去踏青,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 我们通过“凤尾香罗”。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芙蓉作裙衩:早晨梳妆照镜子,“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十五泣春风,这里比喻青春年华。5.蓬山,用团扇遮面。 比起第一首:莫愁:泛指少女,传说中海上仙山,必然若失,徒自伤感、“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一寸相思一寸灰”,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东风无力百花残:泪,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注释:1.无题,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 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春蚕到死丝方尽,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赏析、八两句中的设想,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蜡炬成灰泪始干”。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长眉已能画、“石榴红”,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指相思的眼泪。4.晓镜:【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金烬暗”,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 因情的缠绵悱恻: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 前者暗。 5.唐诗,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无题组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6.李商隐的《无题》是什么类的古诗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体裁:【七律】 类别:【感叹诗、爱情诗】(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四)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五)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