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浑 诗词名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此为千古名句。《唐诗鉴赏辞典》云:“景色迁动,心情变改,捕捉在那一联两句中。 使后来的读者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遂为不朽之名作。”● 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 ——《晨别翛然上人》此联状景。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五言句法节律”例。 ● 晴山开殿响,秋水掩帘寒。——同上。 ● 莱妻早报蒸藜熟,童子遥迎种豆归。——《村舍》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单句与复句对偶格式例。 ●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此联状景。 以山岭名称对举。上联状残云归华山之景,下联状疏雨过中条山之景。 朱承平《对偶辞格》谓此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既以山名相对,且字面工整异常,是许浑律诗‘偶对整密’的范例。”清俞陛云评此联云:“三四两句皆潼关左右之名山,太华在关西,中条在关东,皆数百里而近。 残云挟雨,自东而西,应过中条而归太华。地望固确,诗句弥工。” (《诗境浅说》)● 竹斑归帝女,草绿怨王孙。潮落九嶷迥,雨连三峡昏。 ——《送友人归荆楚》这两联为此诗之颔联和颈联。是写三峡之名句。 ●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送韩校书》状景对。 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数目对之小数对例。谓表现诗人淡雅闲适之情趣。 ●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登洛阳故城》此联状景。 《唐诗鉴赏辞典》评云:“这一联表面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概括了上下千年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蕴含着诗人内心无穷的悲慨,历来为人传诵。● 远山晴带雪,寒水晚多风。 ——《洛中游眺贻同志》状景。对仗颇工。 诗意清新飘逸,书家喜用行草一挥而就。●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凌敲台送韦秀才》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单拗单救格例。● 一倾豆花三顷竹;千重江水万重山。 佚名氏集句联。上联出自许浑《元处士自洛归宛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 质朴可爱。下联出自戴叔伦《对酒乐由屠学士》。 ● 箪凉清露夜,琴响碧天秋。——《送李定言南游》。 清人集“琴响碧天秋”句与李洞《宿凤翔天柱寺穷易玄上人》诗“墨研清露月”句为联:墨研清露月;琴响碧天秋。更为浑成。 见《楹联丛话》。● 三川歌颂彻咸秦,十二楼前侍从臣。 ——《寄献三川守刘公》《楹联丛话》集句联“三千士里文章伯;十二楼前侍从臣”,下联就是集许浑此联句,上联为卢纶《和陈翔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诗中句。● 字形翻鸟迹,诗调合猿声。 ——《赠裴处士》此联是诗人对裴处士书法和诗作的评价。著名书法家舒同曾集此联书赠友人。 作“字形搜鸟迹;诗调合蝯声”。(见《二十世纪中国名人书法大成》)●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寻戴处士》清静闲适。清人溥侗曾集此联以行书书之。 (见《中国楹联鉴赏辞典》)● 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对雪》状景。 咏雪、咏物名句。● 雨中耕白水,云外斸青山。 ——《王处士》《能改斋漫録》四五:“前辈使白水事,例作一意,不可不辨。”中引此联为例。 ● 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宿开元寺楼》状开元寺西楼之景。 ● 剑愁龙失伴,琴怨鹤离群。楚驿枕秋水,湘帆凌暮云。 ——《送友人自荆襄归江东》颔联舒情。颈联状景。 ● 塞云横剑望,山月抱琴归。——《送从兄归隐蓝溪二首》之一。 抒情。写隐者形象。 可见许浑从兄犹有书剑报国之志,然怀才不遇,无奈而绝意仕途。《红楼梦》里丫环有名“抱琴”者,本此。 ●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晨装》一作《早发洛中次甘水》。 此联《诗人玉屑》作“眼用拗字”例。●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 ——《将南行陪崔尚书宴》。此联《诗人玉屑》作“合璧句中意相关”例。 ● 鸡声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泊松江渡》。 此联《诗人玉屑》作“羁旅”例。● 暮随江鸟宿,寒共岭猿愁。 ——《送客归南溪》此联《诗人玉屑》作“寒苦”例。● 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潼关兰若》此联《诗人玉屑》作“眼用响字”例。周振甫先生说:“‘眼用响字’条举例说:‘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按照编者的‘五言以第三字为眼’就不对了。”周先生认为只有“阔”字“多”字能作句眼。 (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三期。)●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杯。 ——《新卜原上居寄袁校书》,一作《寄友人》。此联《诗人玉屑》作“眼用实字”例。 ●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此联状景。 ● 晴烟和草色,夜雨长溪痕。——《南楼春望》此联状景。 ● 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溪亭二首》。 2.许浑 诗词名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此为千古名句。《唐诗鉴赏辞典》云:“景色迁动,心情变改,捕捉在那一联两句中。 使后来的读者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遂为不朽之名作。”● 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 ——《晨别翛然上人》此联状景。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五言句法节律”例。 ● 晴山开殿响,秋水掩帘寒。——同上。 ● 莱妻早报蒸藜熟,童子遥迎种豆归。——《村舍》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单句与复句对偶格式例。 ●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此联状景。 以山岭名称对举。上联状残云归华山之景,下联状疏雨过中条山之景。 朱承平《对偶辞格》谓此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既以山名相对,且字面工整异常,是许浑律诗‘偶对整密’的范例。”清俞陛云评此联云:“三四两句皆潼关左右之名山,太华在关西,中条在关东,皆数百里而近。 残云挟雨,自东而西,应过中条而归太华。地望固确,诗句弥工。” (《诗境浅说》)● 竹斑归帝女,草绿怨王孙。潮落九嶷迥,雨连三峡昏。 ——《送友人归荆楚》这两联为此诗之颔联和颈联。是写三峡之名句。 ●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送韩校书》状景对。 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数目对之小数对例。谓表现诗人淡雅闲适之情趣。 ●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登洛阳故城》此联状景。 《唐诗鉴赏辞典》评云:“这一联表面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概括了上下千年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蕴含着诗人内心无穷的悲慨,历来为人传诵。● 远山晴带雪,寒水晚多风。 ——《洛中游眺贻同志》状景。对仗颇工。 诗意清新飘逸,书家喜用行草一挥而就。●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凌敲台送韦秀才》朱承平《对偶辞格》引作单拗单救格例。● 一倾豆花三顷竹;千重江水万重山。 佚名氏集句联。上联出自许浑《元处士自洛归宛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 质朴可爱。下联出自戴叔伦《对酒乐由屠学士》。 ● 箪凉清露夜,琴响碧天秋。——《送李定言南游》。 清人集“琴响碧天秋”句与李洞《宿凤翔天柱寺穷易玄上人》诗“墨研清露月”句为联:墨研清露月;琴响碧天秋。更为浑成。 见《楹联丛话》。● 三川歌颂彻咸秦,十二楼前侍从臣。 ——《寄献三川守刘公》《楹联丛话》集句联“三千士里文章伯;十二楼前侍从臣”,下联就是集许浑此联句,上联为卢纶《和陈翔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诗中句。● 字形翻鸟迹,诗调合猿声。 ——《赠裴处士》此联是诗人对裴处士书法和诗作的评价。著名书法家舒同曾集此联书赠友人。 作“字形搜鸟迹;诗调合蝯声”。(见《二十世纪中国名人书法大成》)●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寻戴处士》清静闲适。清人溥侗曾集此联以行书书之。 (见《中国楹联鉴赏辞典》)● 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对雪》状景。 咏雪、咏物名句。● 雨中耕白水,云外斸青山。 ——《王处士》《能改斋漫録》四五:“前辈使白水事,例作一意,不可不辨。”中引此联为例。 ● 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宿开元寺楼》状开元寺西楼之景。 ● 剑愁龙失伴,琴怨鹤离群。楚驿枕秋水,湘帆凌暮云。 ——《送友人自荆襄归江东》颔联舒情。颈联状景。 ● 塞云横剑望,山月抱琴归。——《送从兄归隐蓝溪二首》之一。 抒情。写隐者形象。 可见许浑从兄犹有书剑报国之志,然怀才不遇,无奈而绝意仕途。《红楼梦》里丫环有名“抱琴”者,本此。 ●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晨装》一作《早发洛中次甘水》。 此联《诗人玉屑》作“眼用拗字”例。●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 ——《将南行陪崔尚书宴》。此联《诗人玉屑》作“合璧句中意相关”例。 ● 鸡声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泊松江渡》。 此联《诗人玉屑》作“羁旅”例。● 暮随江鸟宿,寒共岭猿愁。 ——《送客归南溪》此联《诗人玉屑》作“寒苦”例。● 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潼关兰若》此联《诗人玉屑》作“眼用响字”例。周振甫先生说:“‘眼用响字’条举例说:‘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按照编者的‘五言以第三字为眼’就不对了。”周先生认为只有“阔”字“多”字能作句眼。 (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三期。)●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杯。 ——《新卜原上居寄袁校书》,一作《寄友人》。此联《诗人玉屑》作“眼用实字”例。 ●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此联状景。 ● 晴烟和草色,夜雨长溪痕。——《南楼春望》此联状景。 ● 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溪亭二首》。 3.许浑咏古诗你好。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塞下曲】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早秋】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孤雁】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姑苏怀古】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4.许浑的诗词名句有哪些1.《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沉 通:沈)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3.《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4.《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5.《早秋三首·其一》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6.《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7.《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8.《途经秦始皇墓》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9.《客至》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 大笑一声幽抱开。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10.《姑苏怀古》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5.唐朝诗人许浑的所有资料许浑 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六年 (832)进士。任当涂、太平县令。大中三年(849),为监察御史,"抱疾不任朝谒,坚乞东归"(《乌丝阑诗自序》),居润州丁卯村舍。后复起为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晚年退居丁卯村舍,辑缀诗作,因名《丁卯集》。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6.读许浑的古诗“谢亭送别”回答1)第三句中“酒”字在诗中的作用2)1.“酒”为全诗奠定基调,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 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7.求人翻译下古诗《金陵怀古》,许浑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