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有允字的句子1、允犹翕河 先秦 诗经 《般》 2、显允方叔 先秦 诗经 《采芑》 3、显允君子 先秦 诗经 《湛露》 4、允也天子 先秦 诗经 《长发》 5、王犹允塞 先秦 诗经 《常武》 6、允矣君子 先秦 诗经 《车攻》 7、终焉允臧 先秦 诗经 《定之方中》 8、豳居允荒 先秦 诗经 《公刘》 9、怀允不忘 先秦 诗经 《鼓钟》 10、允文允武 先秦 诗经 《泮水》 11、仲允膳夫 先秦 诗经 《十月之交》 12、允王维后 先秦 诗经 《时迈》 13、允王保之 先秦 诗经 《时迈》 14、允文文王 先秦 诗经 《武》 15、肇允彼桃虫 先秦 诗经 《小毖》 2.《诗经》中有哪些关于星象的记载她说1153 :你好。 《诗经》中的星象: 《唐风 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 兮,如此良人何。 《小雅 谷风之什 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大雅 荡之什 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 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 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3.诗经 中庸 博学《中庸》里引用的《诗经》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古今学者都认为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孔伋,字子思(公元前483~前402)是孔鲤的儿子,鲁缪公的老师,是战国初年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后代尊他为“述圣”。古代学者认为“中庸”是指天下的正道和定理,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和一切思维行动的准则。 《中庸》是子思根据孔子的语录,继承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系统阐发篇章,编辑成书的。孔门的心法就是做人的道德。 子思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念中的“诚”是世界的本原,“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子思在《中庸》里多次引用《诗经》的诗句,用以阐释孔子的儒家思想。 为了比较系统地同时学习《诗经》和《中庸》,以便更好地古为今用,将《中庸》里引用的《诗经》诗句加以辑录和解读如下:(在学习中应分清其中的封建性糟粕和民主性的精华,批判地有选择地吸取其有益的思想素养。) (一)《诗》云:“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中庸·第十二章(知物)》) 解读:《诗经·大雅·早麓》说:“老鹰高飞至蓝天,鱼儿跳跃入深渊。” 意思是说中庸之道,上能高达九宵,下能及于深渊。(二)《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第十三章〈笃行〉》) 解读:《诗经·豳风·伐柯》说:“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斧柄的样式就近在眼前。”手持着斧柄作为样品模式去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斜着眼睛就看得见,但是因为没有用规矩衡量尺寸,总觉得新旧斧柄相差甚远。 所以君子要用合乎人道的原则去治理众人,直到他们改正错误为止。(三)《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第十五章(齐家)》) 解读:《诗经·小雅·棠棣》说:“夫妻相爱感情深,犹如琴瑟齐弹秦。兄弟相处意融洽,全家和睦乐陶陶。 家庭和乐万事兴,妻子儿女皆欢欣。”孔子说:“这样,父母就会感到顺心如意了吧!” (四)《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第十六章(齐家)》) 解读:《诗经·大雅·抑》说:“鬼神之降临,不可预测其行迹,怎么可以懈怠不恭敬呢?”鬼神的行迹本来是隐匿虚无的,但其功德又那样明显,从隐微到明显,至诚的德行就这样掩盖不住!(五)《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中庸·第十七章(知天)》) 解读:《诗经·大雅·假乐》说:“贤明快乐周成王,美德显赫真辉煌。安民任贤皆适宜,天赐福禄永安享。 上天保佑周成王,不断赐福兴周邦。”所以说,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承受天命而成为君王。 (六)《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中庸·第二十六章(博学)》) 解读:《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说:“上天的定理运转深远,而且永不停止。”这大概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的道理。 “呜呼,难道还不明显,周文王的品德多么高尚纯洁!”这大概是说周文王之所以被尊谥为“文”就是因为他的高尚纯洁的品德永不停息。(七)《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 解读:《诗经·大雅·烝民》说:“既明理又机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八)《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中庸·第二十九章(明辨)》) 解读:《诗经·周颂·振鹭》说:“他在本国不被人憎恨,来到朝廷也不被人厌恶。早起晚睡勤于政事,美誉永久受到赞扬。” 君子没有不先做到这样而后才誉满天下的。(九)《诗》曰:“衣锦尚絅。” 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卫风·硕人》说:“里面穿着锦缎,外面罩着麻纱衣。”这是因为讨厌锦衣的纹彩太鲜艳了。 所以,君子为人处世的哲学在于:外表暗淡低调,而其内心美德才会日渐彰显;小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外表明显张扬,而日久天长便会日渐消亡,君子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平淡而含意深刻,外表简朴而富有文采,外表温和而富有哲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要先从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别人,知道细小的事情会演变成重大事件。果能如此,就可以跻身于品德高尚的圣人行列。 (十)《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小雅·正月》说:“鱼儿虽然潜伏在深渊,仍然清晰可辨。”因此,君子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而不内疚,也就问心无愧。 可见,别人做不到像君子那样的原因,大概。 4.棠棣诗经翻译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没有正常家庭生活,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休息,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