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与宋朝的兴衰

1.怎样看待宋朝的政治衰亡与宋词的辉煌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

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2.宋朝的历史,如宋词等

简介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宋词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价值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初期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升华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起源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发展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高峰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编辑本段词的类别 大致有5种: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

3.怎样看待宋朝的政治衰亡与宋词的辉煌

宋词繁荣的原因.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4.宋词的发展起源,为什么在宋朝繁荣,此的各派,各派的代表人物,

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找到。。打出来,超长的~~~

长话短说吧。

在宋代,都市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乐工与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词便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到达隋唐五代之后的巅峰时期。

一般的分法是将宋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的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苏是豪放派词人的奠基者,而辛弃疾,将豪放派词推向了高潮。

婉约派词人,首推李清照,这位多才的奇女子不论在实践与理论上都卓有成就;其次是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姜夔等。

代表作,就不打出来了吧。

5.宋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 主导地位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6.北宋的兴衰

北宋 (960-1127)

公元 960 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接到河北边关告急,北汉和辽进犯,后周宰相未经辨识,就派大将赵匡胤率兵前去应战.但第三天却在众将的踀踊下,在陈桥的地方把事先准备好的皇帝才可以穿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他为帝,史称"陈桥兵变".于是辽兵和北汉兵也不见了.回到京城后.赵匡胤用古代的禅让的方式,取后周之位而成为宋王朝的开国君主,为宋太祖.

宋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在取得政权后,又在一次酒会上劝告他的将领们放弃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从此宋王朝成为一个极度中央极权的政权.经十九年的南征北讨,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二百二十五年改朝换代的战争时代. 但没有长城的保护,宋王朝面对的是一个群强竭起的天下,北方契丹族的辽,西北党项族的夏和后来东北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元的军队都可以长驱直入,对他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被灭亡.

但宋朝时,中华文化却继续有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期,唐代最突出的成就是诗歌,而宋代在教育,经学,史学,科技,词等方面都超越了唐代.

北宋帝系表

(1) 宋太祖 赵匡胤 (960-976)

(2) 宋太宗 赵匡义 (977-997)

(3) 宋真宗 赵恒 (998-1022)

(4) 宋仁宗 赵祯 (1023-1063)

(5) 宋英宗 赵曙 (1064-1067)

(6) 宋神宗 赵顼 (1068-1085)

(7) 宋哲宗 赵煦 (1086-1100)

(8) 宋徽宗 赵佶 (1101-1125)

(9) 宋钦宗 赵桓 (1126-1127)

功臣,名人

包拯,范仲淹,苏轼,杨家将,畲赛花,穆桂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