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著名诗词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8,一日难再晨,带月荷锄归,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盛年不重来. (东晋·陶渊明·杂诗) 9.不戚戚于贫贱.羁鸟恋旧林.晨兴理荒秽,池鱼思故渊.采菊东篱下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2。 2.陶渊明的诗:饮酒.诗句是什么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3.陶渊明诗词鉴赏《拟挽歌辞》其一写刚死人敛的情景,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其二写亲友祭奠和出殡的情景。诗中以生前无酒饮同死后有酒不能饮相对比,旷达幽默之中,深含无限的酸楚。 其三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 《咏贫士七首》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 其一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其二与第一首都是这组诗的概括,前一首自叹孤独,世无知音;这一首自咏贫居之状,并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 《归鸟》共四章。诗人采取了《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鸟喻己,即通过对归鸟的歌颂,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其孤高脱俗的情趣与芳洁而自由的心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三十九岁。两年前,即晋安帝隆安五年(401)的冬天,陶渊明因遭母丧而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 这两首诗作于同一年的春天,这时诗人已经开始躬耕。“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 诗人通过怀古言志,表现了对归耕田园的喜悦,以及远离污浊世俗的决心。其一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其二这首诗认为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未免高不可攀,难以企及,不如效法长沮、桀溺洁身守节,隐居力耕。 诗中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充满浓郁的情趣。《命子》:据此诗内容推断,当为诗人初得长子俨时所作。 时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渊明二十九岁。《册府元龟》录此诗题作《训子》。 《命子》也就是训示儿子的意思。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4.陶渊明的诗词名句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陶渊明的诗词和赏析——《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 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道路虽然,曲折多艰, 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 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 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 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 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 生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