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陆机诗歌的特点

1.陆机的诗有什么特点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为“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中,被夷三族。

陆机曾经出任过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务,因此世称“陆平原”。 他的诗长于拟古,但也有一些感受新鲜的作品。

文学上,陆机诗、文、赋皆擅长,以诗为主,现存一百零七首。陆机的诗歌多为乐府诗、拟古诗,敷衍旧题,模拟前人,缺乏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社会 现实的深刻体验,偶有寄兴颇深之作,如《长安有狭邪行》、《长歌行》;也 有少量纪行诗,情真言质,如《赴洛道中作》两首,是他五言诗的代表。

钟嵘评价陆机“才高词赡,举体华美”(《诗品》)。陆机的诗从总体上代表了太 康诗歌的主要倾向,故被誉为“太康之英”。

今存其赋二十七篇,大多篇幅短 小,文笔轻倩。

2.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成为千古名言。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

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而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 陆机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

3.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

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2,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顾身陷困境、依然无时无刻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让后人感佩不已。

3.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王昌龄在《诗格》里说:“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和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

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

5.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古代诗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乐歌唱的。

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更体现在它的语言上。如果语言具有声律美的规律,无疑会增加诗的美。其中绝句和律诗的格律大致相同,即字数一定,句数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则上要押韵,诗歌就是这样利用这种语言因素,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讲究句式整齐或变化,讲究节奏和对仗,讲究平仄和押韵,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4.杨维桢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杨维桢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一位诗人。

杨维桢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 诗风,追求超乎寻常的构思和奇特非凡的意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 “铁崖体”。

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这些诗多半是咏史,或是拟古之作,题材内容虽不是很新鲜,但在艺术风格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融 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 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常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