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素描在最美的宋词里浅唱低吟

1.求宋词素描,最好是初二的宋词,最好原创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词素描: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

2.求一篇宋词素描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春夜静寂,淡淡的晨曦已遥遥可见。

如烟的柳丝随晨风轻摆。春雨仿佛水晶的珠帘被微风轻轻的挂起,斜斜细细的雨丝悄然投入大地的胸怀,她只是缓缓的滋润春天,不露一点声息。

那嘀哒的更漏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这拂晓的沉寂。惊醒了梦中的大雁,城门楼顶上栖息的乌鸦也被惊得飞了起来。

只有画屏上的金鹧鸪还静静地睡在那里。 香炉里轻烟袅袅,薄如晨雾,丝丝缕缕地透帘而出。

寂寞的重门里溢满凄凄的惆怅。伊人长夜难寐,对烛思人,终是解不开那心中的愁绪。

她轻起慵身,吹灭了红烛,垂下了绣帘,和衣斜倚的香榻之上。恍惚中那心上人来到了身旁,陪她赏月吟花,伴她写词作赋。

那柳丝般的长发荡起无尽的柔情,那点点的雨滴是她面庞上幸福的喜悦。花儿含羞,鸟儿轻唱,他们相依而行,有说不完的情话,诉不尽的相思。

突然那一滴一滴的更漏声又传入耳畔,伊人惊起,哦!原来只是一场春梦。清泪又湿春衫,抬起那双迷惘的秀目,向着远方遥望,心中在想:那心上的人儿也许不知道她的苦苦的相思、缠绵的情素和切切的期盼吧。

3.宋词素描 武陵春(就是扩写)200字到400字之间的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春风时起时停,当它留恋这块土地时,它便停了.我站在窗口,看着那些被冬日严寒折磨的落花,被春风吹进尘土里,偶而散发出几阵香气,似乎在诉说着自己悲惨的命运.看着这番悲凉的景色,这悲伤似乎传染了给我,使得爱美的我连头都无心去梳理,整天蓬着头发,满脸惆怅.我又不禁回想起以前,这番景色也时常看到,只是心情没这么悲伤罢了.而现在,要找人诉说自己的心情,话还没上来,眼泪却先涌上来了.我曾经几度想要出去散心,从别人那里听说双溪的春色正茂,于是曾打算去哪儿划轻舟,看美好春色,只是担心我这么浓厚的愁绪,那双溪的小小蚱蜢舟是否能够载动?。

4."陌上发花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柳永》晏几道是晏殊之子,在词上的造诣大约能和乃父相提并论。

不过叶先生认为小晏在词史中的地位是不重要的,词从温韦冯李倒晏欧,其发展的走向是一个诗歌化的过程,是在词的意境上逐渐加深,经他们之手,歌宴酒席间传唱的无个性的艳词已可以让文人用以表达修养、情思和品性。但小晏的词不是向诗歌化的意境去发展的。

所以小晏的词美则美矣,然而却只是词史之中逆向回旋的一个小涡流。不过就我本人而言,我体味的没有这么深,小晏“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样的绝妙好辞,偶觉得并不稍逊于乃父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算得千古绝唱了。

虽不曾扮演词史演进中的关键性人物,但小晏作为一个词人的名声在当时是可以和任何大家名手等量齐观的。相反的典型是柳永。

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被称之为“腻柳”,就素“唧唧歪歪柳三变”的意思,这个雅号算的上狼藉,但柳永对词的发展产生过很重大的作用。柳永最明显的贡献是发扬了慢词长调这种词的形式。

柳永填了大量的慢词长调,在市井歌坊间传唱一时,但却不被社会上流所看重,或者是被暗黜黜地赏玩,明里又作鄙薄不屑状。盖因柳永词“狎邪流俗”,虽自成一体,却不上品。

王灼评柳词,说:“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这个批评是相当刻薄的,说你柳七充其量一个小资产阶级也敢来混迹上流社会?光鲜虽然光鲜,但底子里依旧不过一个市侩暴发户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多状摹小儿女间的各种情状。但文人写词多讲意境深致,比兴寄托,讲的多是《关雎》《蒹葭》里的情味,是“发乎衷情,止乎于礼仪”,但柳永词格调是比较浅近的,柳永词多是长调,形式上不可能象小令一样凝聚,它是铺叙的,其情感表达无法同小令这么秾,这么密地感发。

而且因为长调铺叙,它是比较写实的,并无多少深藏的意蕴可供品砸、回味和聊作发挥。然而宋初文人为何多去填小令而不去将长调也“诗歌化”,也赋与其以深邃的意境呢?一个原因当然是文仕自顾身份,不愿写长调这种市井里的流行俗曲,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也许宋初的大多数文士都没有填好慢词长调的才具。

文人词看是清雅,实质俗滥,通读一本《花间集》,满书“金鹧鸪”,都是“红腊泪”,一律“玉炉香”,语汇因袭套用。实是自出机抒者少,因袭沿革者多。

如此文士,只怕未必有将慢词长调敷衍成文,使其言之有物的能力。不管怎么说,在宋初孜孜不倦填写慢词长调的,确乎也只有“狎邪流俗”的柳三郎一人。

柳永词相较于前人的词有一个明显的叙述角度的改变,这也是柳永对词发展的开拓和改进。叶先生评柳词的这种变迁为从“春妇善怀”变而为“秋士易感”。

因为柳以前的词人状写男女情意的词曲时,多从思妇的口吻写,情境不出闺阁园亭之中。而柳词则多从游子的角度入手。

因为写的多是羁旅行役的游子,所以柳词所呈现的意境,便结合了高远的景物和个人追求功业的志意,因此柳词的兴象是比较高远壮阔的,这也是柳词的一个显著的特色,非香园小径,非亭台西楼,而是关河冷落,残阳西照,是断鸿声远长天暮。例:“《凤归云》: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

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稍。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林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叶先生评这首《凤归云》体现了柳词的第二个特色,就是摹景状物写的非常真切,用语不因袭,不套用,以亲身目之所见,身之所感入词,因而柳词的气息是很清新滴。“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稍。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写的非常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

上片写景,下片写的则是柳永自己的心意。柳永心怀高志,但命途奄蹇,每求而不成,一辈子在社会底层辗转挣扎,在仕途上非常落魄,果然是驱驱行役苦,苒苒年华老,追蝇头小利,逐蜗角功名,浪得虚名很大,实惠一点也没捞着,失败。

关于柳永的轶事是很多滴,传说金主完颜亮读《望海潮》,见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不禁拍案奋发,邪自心头起,恶从胆边生,遂有投鞭伐宋之意。又说宋神宗本喜读柳永词,柳永不第,填词自遣,内有“忍把浮名,换了低酌浅唱”句,神宗怫然不悦。

柳永再考中第,神宗御笔轻勾,就把柳永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名又勾没了,说“且去低酌浅唱,何来求取浮名?”,于是柳永又落榜,从此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又说柳永去拜访宰相晏殊,晏殊出言相讥:就凭你也填词吗?柳永鼓勇反嘲:相爷不是也填得不亦乐乎吗?晏殊说俺填是填滴,不过不象你,尽填“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跌货色,柳永晕,于是狼狈辞去。

又说苏东坡明里表示柳词不上品,暗里却跟柳永较劲,每填词,辄问客僚,“诸君以为我的词比柳七如何?”幕僚就说“柳郎中的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于是众皆笑倒。不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